「评论」李杏凯 ‖ 也谈孔子和巜论语》
听时鑑教授讲巜论语》,其中,讲到对孔子不能人为的拔高,对《论语》不能过度的解读,我认为这观点非常中肯。我虽然只是读了巜论语》的只言片语,对其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也只是窥见一斑,但我还是想谈谈我对孔子对巜论语》的认识及观点:
孔子是中国乃至世界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这是毋庸置疑的,他的思想影响了中国乃至华语地区几千年,历朝历代被儒学大咖以及帝王冠以“文圣人”“帝王师”“至圣”“万世师表”等等。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要过度的拔高他的思想及品格,更不能人为的把他神话。他是人,他不是神。
在那个诸侯争霸礼崩乐坏的纷乱的年代,孔子周游列国到处推销他的思想及治国的方略,得到的是各国君主不予采纳,甚至拒之门外,其境遇极其尴尬,各方诸侯普遍认为孔子学说理想化,他的思想,他的治国谋略解决不了当下的实际问题,所以才到处碰壁,像个“丧家之犬”。无奈之下,只好回归故里重操老本行,教书育人,这才有了后来的桃李满天下,教书匠祖师爷的荣誉称号。
孔子向学生们灌输大量知识的同时,也灌输了大量的糟粕的东西。他推崇君权、父权、夫权。提倡愚忠、愚孝、愚节、歧视女性、歧视劳动人民。例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也”“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等等糟粕的思想,对后世的影响极其严重。
当历史的车轮碾过20世纪初叶的时候,新文化运动及随后的“五四”运动,轰轰烈烈的席卷了神州大江南北,新文化运动猛烈地冲击了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文化传统,反对尊孔复辟,抨击了封建礼教,高举科学民主旗帜,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打倒孔家店”,推翻一切吃人的封建礼教、封建制度。
代表着当时中国最优秀的一批知识精英,像胡适、陈独秀、鲁迅、李大钊等为什么要做出这般过激的举动呢?难道他们是目不识丁的百姓吗?不!他们中不乏饱学“四书五经”之士,他们孩提时代起大都在孔孟之道的书海中浸泡,在“礼、义、仁、智、信”的环境中长大,可他们究竟为了什么呢?
再看雄才大略的毛泽东,除儿时盲目尊孔信教外,其后一直都在抵触孔孟思想。
毛泽东总结道:中国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我们要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但决不能无判断的兼收并蓄。由于这种思想的指导,他老人家既便到了晚年,毅然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批孔运动”,难道被誉为中国几千年才出一个的毛泽东也没读懂巜论语》?也没看透孔子吗?
纵观人类世界历史上与孔子同处于轴心时代的欧洲智者,如:苏格拉底、柏拉图等,他们的思想也惠及了当时、至今还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可他们的后人也只是把他们当做思想家、哲学家来研读,来崇拜,没有把他们视作“圣人”,更没有“历代帝王师”的称号,既便如此,他们的思想照样光辉,照样发扬光大。
德国出了个马克思,他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他的光辉思想像大海航行中的灯塔,指引着世界无产阶级前行的方向,他是全世界受苦受难的人民的大救星,中国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建立了共产党,并在共产党的艰苦卓越的领导下,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已开花结果,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并没有墨守成规,死守其理论,而是不断的继承发展着他的学说,用以指导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中国共产党没有把马克思当成“圣人”,可照样没有影响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的伟大实践,更没有影响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光辉形象。
我想说:孔子要学,巜论语》要读,但,要还原一个客观的真实的伟人的形象,任何过度的贬低,过度的拔高都是对伟人的不敬,都是对历史的不公!
- 上一篇:上一篇:「评论」贺文键 ‖ 黄埔虎将方先觉在抗战中的表现与功勋
- 下一篇:下一篇:「评论」李兴甲 ‖ 邹城根脉纪王城:一个蜘蛛图腾的千年嬗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