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济宁文学 > >品诗论文 >
济宁文学

「评论」李兴甲 ‖ 八里河谜石:汉画中的“狗咬赵盾”与千年悬疑

来源:本站    作者:李兴甲    时间:2025-08-28      分享到:


汉画像石,这镌刻于汉代墓室、祠堂、阙楼砖石之上的独特艺术,堪称一部立体的“绣像汉代史”。它包罗万象——市井百态、风物人情、典章制度、神祇信仰,无不跃然石上。它不仅是汉代艺术令人屏息的瑰宝,更是后世窥探那个恢弘时代政治、经济、文化肌理的核心信史,是那个时代最鲜活的注脚。

山东乃汉画像石渊薮之地,济宁更有“汉碑半济宁”之誉,金石之盛,深染邹鲁儒风。作为邹鲁文化腹地的邹城,其碑刻遗珍,价值尤重。邹城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莱子侯刻石》(亦称《天凤刻石》),便是一段凝固的传奇。此石凿于新莽天凤三年(公元16年),石灰岩质,高57厘米,厚52厘米。石面粗粝,刻竖格界栏,七行三十五字隶书铭文,记述莱子侯率族人封冢护陵之事,并嘱后世子孙“毋坏败”。石侧尚存清嘉庆年间发现者题记。

其发现本身即是一段尘封: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出土于邹城卧虎山,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入藏孟庙,直至2002年方移存邹城博物馆。其书法价值,足堪彪炳史册:字体介乎篆隶之间,乃西汉隶变之典型标本。1963年,郭沫若先生专函索求拓片,盛赞其“世所罕见,金石研究必从解读此石开篇”,誉之为“篆隶嬗变之里程碑”。此评切中肯綮。《莱子侯刻石》不仅是中国迄今发现最早的汉碑隶书实物,其独特的艺术价值与历史坐标,使之成为探究中国书法流变与汉字演进不可或缺的钥匙,无声诉说着汉字书写从古拙迈向新妍的惊心动魄。

邹城石刻宝库,续有新篇。《石墙村刻石》虽字迹漫漶,然形制、格式推断,年代当与《莱子侯刻石》相颉颃。更令人瞩目者,乃2013年惊现的《峄山北龙河东汉祠堂记》,其题记文字之丰,竟超越名满天下的《许安国祠堂记》,惜乎风化剥蚀严重,通读释解,步履维艰。

目光南移,投向邹城东南看庄镇,聚焦八里河畔的古村落。东、西八里河村,本为一体,依偎于金山东南麓。傅楼河(即八里河)穿村而过,潺潺南流。相传明末宋氏自石墙宋庄徙此肇基,因临八里河且距滕州界河镇八里,遂名“八里河”。然则,深埋地下的汉画像石,悄然改写了村庄的年轮。1964年,村民于村西平整土地,意外掀开一座西汉古墓的封土。经文物部门清理,七块保存完好的汉画像石重见天光,确凿地将八里河村的建村史,上溯至遥远的西汉。

出土七石,其中两幅画面摄人心魄。

其一,“迎送人物图”:鲜活摹写了西汉社交礼仪。画列七人:左侧二人伏地跪迎,腰佩长剑,手执笏板;其右一人亦执笏佩剑;中心一人策马左行,气度俨然,显系贵宾;马后随从右手执笏,左手抚剑;最右二人持剑交谈。人物姿态、佩饰与器具(剑、笏),为研究西汉迎谒礼制与佩剑风尚,提供了无声的证言。

其二,“格斗蹶张图”:淋漓泼洒出西汉的尚武雄风。画面六人:核心是两名挥剑搏杀的武士,寒光凛冽;一旁观者振臂瞠目,呐喊助威;左侧一人右手持剑指点战局,身后有骑马者掠过;最撼人心魄者,当属画面右侧的蹶张武士:他口衔箭矢,筋肉虬结,正以全身之力脚踏弩机,引弓如满月!(“蹶张”即指此脚踏强弩的绝技)。此图堪称西汉军事操演的生动切片。频仍的烽火催生了严苛的练兵制度,射艺、骑术、蹴鞠、技击(格斗)、拳勇(角抵)、蹶张、扛鼎等皆为常课。这些技艺与兵器,亦从军营渗入闾巷,演化出守护宅邸的门吏武士、驱邪镇宅的门神,乃至专事威吓的“蹶张”形象,频现于汉代墓葬画像。此石正是这一铁血风尚的绝佳存照。

然而,最令人屏息凝神、价值卓绝的,当属那幅“狗咬赵盾”画像石。画面分左中右三格:左格,一乘诏车(墓主人?)前有人阻马;中格,一高冠武士正躬身挥刀,奋力格挡一只凶猛扑噬的恶犬,獠牙森然,危机迫在眉睫;右格残缺。左、中格所绘,极可能就是历史上那惊心动魄的一幕——“晋灵公纵獒袭赵盾”。

此题材在浩瀚汉画中堪称凤毛麟角,迄今仅知山东沂南北寨汉墓与嘉祥武氏祠(后者已流失海外)存有类似刻画。沂南画像中,晋灵公张弓欲射,榜题“晋灵公”、“敖也”(即獒犬),一人作惊恐跳跃状,恶犬作扑咬状,场景更为昭然。

《左传•宣公二年》翔实记载了这场生死劫:晋灵公昏聩暴虐,屡受诤臣赵盾强谏而衔恨。先遣力士鉏麑行刺,鉏麑感于赵盾忠贞,触槐殒命。一计未成,灵公又设毒宴,席间假意索观赵盾佩剑,欲诱其殿前拔剑而陷以死罪(《公羊传•宣公六年》载提弥明警示:“食饱则出,何为拔剑于君所”)。赵盾惊觉,起身欲退。提弥明急趋登殿,以礼谏促其离席。灵公遂放出豢养已久的猛犬“敖”直扑赵盾。提弥明临危不惧,徒手搏獒,飞起一脚“绝其颌”(踢脱其下巴),终因寡不敌众,殒命于伏兵乱刃之下。千钧一发之际,曾受赵盾桑下活命之恩的灵辄倒戈相救,赵盾方得脱险。此即“赵氏孤儿”故事的悲怆前奏。

这幅承载着千古惊魂的画像石,为何静卧于邹城八里河的西汉墓中?墓主人与赵盾,隔着漫长岁月,有何幽微的牵连?是仰慕其孤忠,感怀其际遇,抑或暗喻自身曾历的险厄?当汉代石匠以錾凿之力,在冰冷的石面上定格那只扑向赵盾的狰狞恶犬时,他是否也在无声地镌刻着墓主人生前遭遇的不公或杀机?八里河古村幽闭的墓穴,将赵盾的千古危局与一位无名西汉贵族隐秘的心事,以一种冰冷而永恒的方式,紧紧缠绕。这无声的石上谜局,是八里河汉画像石留给我们最深沉的叩问。石不语,谜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