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王爱玲 ‖ 听《长安的荔枝》心得
来源:本站 作者:王爱玲 时间:2025-10-14 分享到:
昨日冒雨聆听李亚平老师《长安的荔枝》讲座,这场思想盛宴带来的震撼,纵使再听十堂哲学课也难以企及。李老师以历史叙事为舟,载我们横渡时空长河,在荔枝的馥郁香气中窥见命运的真谛。
"一骑红尘妃子笑"的传奇背后,竟是如此惊心动魄的保鲜攻坚战。李善德这个荔枝使,不仅要与时间赛跑,更要同腐朽的体制周旋。他像一位执着的科学家,反复试验荔枝保鲜之法:用盐渍、蜜浸、竹筒封存,甚至尝试连枝带土移栽。他查阅大量荔枝保鲜技术,他规划最优运输路线——从岭南出发,经郴州跨五岭,取道襄阳转商洛,到长安。每条驿道都经过精密计算。这种将书本知识与实践验证相结合的精神,恰如李老师在讲座中展现的治学之道。
在层层推诿的行政迷宫中,李善德被迫以"诈骗"手段申请经费,却始终坚守着良知的底线。当鲜荔枝抵达长安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保鲜技术的胜利,更是一个小人物在体制夹缝中的艰难求生。高力士随手一指便让他转危为安,这轻飘飘的命运转折,道尽了庙堂之上生命的轻薄。
最令人唏嘘的是,李善德因直言被贬岭南,反而在乱世中保全性命。这种祸福相依的宿命,仿佛在提醒我们:当下年轻人遭遇的体制困境,或许正是新生的开始。当我们在职场中目睹逢迎者平步青云,实干者举步维艰时,不妨想想宋应星离开科场后编撰的《天工开物》,忆起陶渊明归隐后开创的田园诗派——体制的挤压,有时反而成就了另辟蹊径的精彩。
这场讲座犹如一记警钟,唤醒我们对生命价值的重新思考。它告诉我们:不要抱怨环境,而要专注所爱。就像李善德专注保鲜技术,就像学者专注学问,真正的价值永远在持之以恒的追求中绽放光芒。当一个人愿意为挚爱的事业倾注全部,即便道路崎岖,终将在某个转角遇见发光的自己。祝年轻人放下包袱,轻装上任,蔑视外力干扰,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闯出自己的新天地!
- 上一篇:上一篇:「评论」翟士峰 ‖ 品读《长安的荔枝》
- 下一篇:下一篇:「评论」殷宪恩 ‖ 简评徐同海中篇小说:《四叔四强姑姑和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