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济宁文学 > >散文 >
济宁文学

贺文键|张建鲁其人其文 ——也谈张建鲁的散文创作

来源:本站    作者:贺文键    时间:2023-07-12      分享到: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全委,济宁市作家协会主席,济宁市首届文化名家,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作家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著名作家、诗人、词作家。著有长篇小说、诗集、散文集十余部,创作小说、诗歌、散文、词作3000余篇,700余万字,发表在《文艺报》《诗刊》《青年文学》《山东文学》《时代文学》等数百家报刊,并被收入《齐鲁文学典藏文库》《诗探索·年选》《当代诗人日历》《大家阅历》《流远的思念》等国内外多部诗文选集。作品及本人多次获评国家级、省市级奖项。

著有长篇小说《追寻岁月》(三卷本)、《嵫阳神龟》(上下卷)、《微湖灵踪》《郭家楼》(上下卷)等多种,诗集《乡思情韵》《生命如诗》《人生感悟》《军旅情怀》《济宁颂》《心歌》,散文随笔集《心季的太阳》《岁月如歌》《生活如茶》《商海如潮》《人生感悟》等。主编《红色记忆》(5卷本)、《鲁艺》等多部文化、艺术、社科图书和刊物。

每当情绪低落的时候,一读到张建鲁的诗集《乡思·情韵》,就被他那意气风发、热情奔放的风格所感召,继而,我从生命的细胞中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振奋和鼓舞,焕发出一种对未来充满希冀的向往之情,一种与命运毅然决斗的勇气和信心。

他的诗,有“战士诗人”郭小川那种金子般的色泽和质地,纯粹而响亮,清新的语言与热烈的情感相糅合,喷散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像号角,像鼓点,对任何有过与他相同的经历的人来说,是一种强烈的煽动。

在此以前,我从来没读过建鲁先生的散文。

微信图片_20230714081225.png

忽一日,偶然读到他的散文,不由大吃一惊!他的散文整体结构巧妙、空灵,其语言像诗一样淳朴清新,尤其是每篇文章的情感十分真挚、浓烈。他常常通过独特的艺术视角和洗练的生活细节,制造了出人意外的情境和意境,感人至诚。我甚至在阅读其中一些篇什时还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让我们无法想到的是,他的工作如此繁忙,居然还写出了数量如此之多、质量如此之高的诗歌和散文,不得不为他勤勉的精神所叹服,为他敏捷的才思所折服。

身为一个企业家,手下人才众多,他的诗文写得如此快捷,出神入化,也许有人会以为背后说不定有人捉刀代笔。但据我所知,他每篇文章(包括诗歌)都是在处理完公司事务之后深夜完成的。为写文章他常常熬夜到凌晨三四时,甚至通宵达旦,白天还要继续去公司上班。这不能不让那些看歪的人大跌眼镜!

每篇作出来后,他就像对待一个刚出生的婴孩一样小心翼翼,百般呵护,牵肠挂肚,利用一切工作空隙修修改改,培育这个孩子长大成人。我就多次有幸聆听到他聊自己的作品,聊到酣处,眉飞色舞,妙语连珠,逗得大家开怀大笑,乐不可支……

在这物欲横流、铜臭飘香的商场中,身缠万贯的他没有任何不良嗜好,把文学创作视为最大的休闲方式,还利用自己的经济基础,无偿地多方赞助与资助各地的文学事业,如:山东省作协当年的《黄河诗报》,现在的《山东文学》,大型文学刊物《时代文学》,济宁市的文学刊物《野草》《大潮》,现在的大型刊物《鲁艺》,外省的《诗潮》《艺海》杂志,等等等等,这种对文学的一片痴情实属难能可贵!这些年来,他又涉足了长篇小说,歌词等,创作文思泉涌,成就令人震撼!他在担任山东济宁市的作家协会主席十几年间,为当地的文学事业发展旰食宵衣,运筹帷幄,披肝沥胆,大杀四方,闻名遐迩!

他还竭力帮助了山东省内省外的文学家与艺术家,成立了大鲁艺书画院,培养和扶植了一大批书画家。他也曾为我所主持的中国文人画院出刊出书,出钱出力,摇旗呐喊,联络各地书画家们,进行研讨创作,为我国的文人画与书法事业做出了宝贵的贡献!

文学即是人学,生活是艺术永恒的源泉。

张建鲁独特的生活经历铸就了他独特的生活感受,独特的生活感受又激发了他独特的艺术感觉,也造就了他豁达、豪迈的诗风和真挚、清新的文风。

他的散文虽然为数不多,相对他的诗歌来说却更令我喜悦,爱不释手,譬如他的散文《回家》。这是一篇回忆童年经历的文章,从结构上说,文章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写去山区的姥姥家做客,年少的他在孤单中发现小羊见不到大羊“咩咩”地叫时,便有了想家的感觉,“特别是晚上刮风的时候”。妈妈的来信给他带来甜蜜的享受。虽说山里的野花、野兔、小羊和早晨的鸟儿也给他带来了不少欢悦,但由于妈妈不在身边,半夜被“哭”似的南风所惊醒,窗棂上的破纸“吱嘎哗啦”地吓得他裹在被子中,大气也不敢喘。每个孩子都有这种记忆,神秘的自然现象给幼小的心灵带来未知的恐怖感,其实,应该说这种感觉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弱点。

第二部分是写胆小的他在寒冷的冬天,为了减轻妈妈的劳动负担,麻着胆子独自去野外捡拾柴禾。“独自一人,在裸露的旷野里,被夹着尘土的风吹着,心里怵怵的。”可是,他还是专找那些“路沟地头和凹地坟头”,因为只有那些地方才有被风吹来的柴草枝叶。

任何人可以想象一个刚刚上学的孩子,需要多大的勇气战胜自己。张建鲁就是这种人,后来他在自己的军旅生涯及经商生涯中,每一步、每一个决定都需要付出较常人更大的决心和勇气,这点不能不跟小时候的经历有关。

章继续写道,“不知不觉天黑了!汗水浸透了我破棉袄里的小褂,风一吹,透心地凉,不由得些打了个冷战。巡视四周,像一张阴冷凄楚的网,把我罩住了。我用稚嫩的肩背着满满一背篓柴禾,虽然重若泰山,脚在崎岖的小路上却不敢停下来,似身后有一个无头的幽灵在追赶着自己,我望着漆黑的夜空,心想:如能出现几颗星星,也是对我的一种慈悯。我感到自己被世界抛弃了、遗忘了!”就在这个时候,妈妈找来了,他伏在妈妈怀里的棉袄大襟中,“把心中的恐惧和绝望全都哭了出来”,而他也得出了“那一刻,是我一生中最满足、最温暖、最幸福的”结论!

这是一篇赞颂和依恋母爱的文章。作者通过每个孩童脆弱的心灵,把人与生俱来的恐惧的本能表现得惟妙惟肖,以此从侧面反映出母亲人格的伟大和崇高。

建鲁自少失恃,母亲离世得早,他的文章语言质朴、自然,充满纯真,对母亲有着深厚感情。“当妈妈用她瘦弱的肩膀背着柴禾,牵着我的手回家的时候,同我捉迷藏的月亮星星也都不约而同从云彩里钻出来了。回家的路很近很近,但我记忆的路很长很长……”最后,作者点出了《回家》的主题,把这种依恋的情绪升华到了一个非常的高度。“我无法用笔描叙那一刻我回家的心情。但是家,从此成了我温暖的小巢,遮风挡雨的港湾。无论我在天南地北、天涯海角,我心,始终被家牵着……”

纵观张建鲁的散文创作,一般取材于乡间生活的往事,超越时空的追忆,其语言极其简洁、凝练,而且充满真切,充满诗情,喷散着生活原汁原味的芳香。所以其意境也就显得格外深邃、空灵,读来如天籁之音绕梁不绝。他另一篇散文《雨》,就给我留下了这种美妙的印象。

《雨》也是从回忆开始。“双脚沾着泥巴,在这座北方古城已工作生活快二十年了。每当天空飘来云朵,我就盼望那飘来的云朵能化成点点雨滴洒下来……”“一觉醒来,多情的雨滴又在弹奏起城市一天的序曲。”雨滴弹奏城市的序曲,一个“弹”字,既简练含蓄,又生动形象,耐人寻味!

接下来,他惜墨如金地写道:

“城市下雨了。

一把红伞,一把绿伞,又是一把红伞……

是雨中盛开的花?是雨中流动的霞?是诗?还是画?……”

诗一样流畅的节奏,充满弹性和张力的语言,体现了作者坚实的美学功底。“任雨点敲打在五颜六色的伞布上,时缓时急,时轻时重,似欢庆时那敲响的腰鼓声音、过节时燃放的爆竹阵阵;似爵士乐手打出的打击乐,伴着城市快节奏的生活。”作者用一种从容的语气描述着城市的雨,让我们从心底里感受到了雨给人带来的喜悦。然而,他的笔一转——“城市的雨是美妙的。那生我养我的乡村春雨缠绵、夏雨绵绵、秋雨潇潇才是我难忘钟情的。”

于是,作者向我们叙述了两个关于雨的故事。一个故事是儿时一个春天,地里的麦苗干旱得卷了叶,“如果你弯腰在麦垄里抓一把土,朝空中一扬,就会被风吹跑。”土地干旱到这个程度,所以“盼雨、祈雨是全村人的头等大事。”“每天我只要看到天空飘着几片云朵,心里就恨不得飞上天去抱住云朵;抱住云朵,就抱住了希望;抱住云朵,就抱住了全家人的笑声……”经过多少次企盼,希望,失望,酸楚,雨终于来了!“乡村大地一夜饱雨,树叶绿了,麦苗挺直腰杆了,小草舒了……”

作者用了一个孩子的动作去描述“春雨贵如油”感悟,幼小的他在上学的路上,居然用舌头去轻轻舔路旁小树叶上的雨珠,得到的感觉是“凉凉的,甜甜的,香香的……”多么优美而又纯真的画面!这小小的一笔,胜过无数的语言。

《雨》的第二个故事,更让人过目不忘!作者叙述的是从部队复员后的一个夏天,又是一个缺水的季节,河里已旱得没有一滴水了。这时的作者已经娶妻成家,肩膀多了一份成人的责任。“紧傍村东杨家河,有我们家一块责任田准备种地瓜。全家人早就隆起笔直的地瓜垄,一行行排列在那里,就等下一场透雨插秧了!”天天盼雨,天天失望。

然而,这时的他毕竟已经不是儿时的他了,生活已把他磨炼成了一个铁骨铮铮的汉子,他不会像一个懦弱者把希望寄托在渺茫的上天身上,不会屈服大自然的淫威之下,他决定与命运抗争,主动寻求那赖以生存的源泉。于是,他和妻子到河床的低洼处去挖井。

“一锨一锨,我们用力往下挖着,太阳就要落山了,也没见到一点水,望着一米见方二米多深的深坑,我失望了。”这真是一个无情的打击!男人也有脆弱的时候。就在这脆弱之时,是聪明的妻子给了他信心和力量。“妻子充满信心地说:‘快到水了!’”她继续使劲地挖起来。“坑越来越深,妻子在坑下把挖的土装在筐内,我在上面提,一筐、二筐、三筐……坑周围的土越堆越多。当月亮快要爬到我们头顶时,终于挖出了水!”

多么令人激动的一刻!这不仅仅是挖水二人的成功,也是人定胜天的示例!

“那一年,我们家的地瓜获得了大丰收。每当我和妻子教育孩子时,就向他们谈起那挖坑取水种地瓜的故事。心里就充满自豪……”难怪张建鲁总是这样乐观向上,他的作品中总是洋溢着一种生生不息的、与命运抗争的乐观主义精神,这也是对读者最珍贵的馈赠。最后,作者用优美语言娓娓告诉我们:“城里的雨停了,城市更魅力无穷了!我的老家也在下雨吗?要是下雨时,你能去我的老家的话,你会听到庄稼生长的声音,你会听到小树同雨滴交谈的声音,你会听到雨滴亲吻土地的声音,你会听到农民用心数雨滴——不,是数珍珠——的声音……”

只有去作者的老家,才会听到这种美妙的声音。作者用了四个“你会听到……”排列,把这种主观的感受发挥到了极致,让读者从心底里体味到作者的至情至圣的审美取向,得到了不同一般的美学享受。

一些不起眼的平凡小事,在张建鲁的笔下总是显得如此沉甸,富于哲理的思辨色彩和人生感情的意味,这是我始料不及的。然而,正如许多成功的文学家所认同:一个优秀的作家,就是要从平凡的生活中去发现和挖掘那些具有光辉的事物。

他的散文,除了在语言和思想主题的把握上具有真挚、质朴、乐观向上的特色,其细节的运用也是匠心独具。如《雨》中少女伸出娇嫩纤细的手去接伞沿滴下晶莹透亮的雨滴、母亲捡了一筐杨树上掉下的“毛毛虫”给孩子们作食物、在灯下和妻子互挑手上的水泡的生活情趣,另一篇散文《花儿》中写自己第一次在发廊中干洗头发,以为不用水洗就告辞的滑稽场面等。作者优秀的散文很多,如《久远的往事》《久远的雪》《枣树的故事》《树痴》《钟声悠悠》《泰山鹅卵石》等等,都深深地打动了我。

近年以来,张建鲁歌词创作颇丰,并且大部分拍成了视频,在各大电视台与网络相继推出,引起了社会的良好效果和热烈关注。他曾拜在乔羽先生门下,得到了老爷子的真传,算是老爷子的得意门生。老爷子在天之灵得知这一切,会为之欣慰!张建鲁最大的特点就是——真,为文为人一点也不造作,不虚饰,追求纯朴、自然的语言技巧和真挚、隽永的艺术意境。他的作品喷射着原始的生活气息,散发着浓郁的泥土芬芳,这是当代一些所谓的专业作家、埋头字纸篓的作者们所不及的,也是浮华的当代生活所孕育的空虚的精神世界最为缺乏、最为需要的。

难能可贵的是,他不仅仅是一个精神世界的创造者,还是一位物质世界的创造者。

也许,这也正是许多作家无法企及他那种精神境界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