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泗水新景点:走进仲庙 走近仲子 济宁作家网—济宁市作家协会主办
主页 > 济宁文学 > 散文 >
济宁文学

文化泗水新景点:走进仲庙 走近仲子

来源:本站    作者:尤鹏    时间:2023-07-22      分享到:

古泗水是一条波澜壮阔的大河,孔子曾在上游泉林发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千古浩叹。泗水县因这条孕育了儒家思想文化的圣河而得名。如今浩荡的古泗水变成了儒雅的泗河,款款西流,穿曲阜、过兖州,汇入微山湖,成为大运河的重要水源补充。泗河在县城东接纳了一条重要的支流—济河。济河两岸,风景秀丽,若是初春时节,沿河踏春,便可一睹“济河烟柳”的绝色风光。时值仲夏,隽秀灵动的济河西岸,绿柳葱茏,柳荫深处掩映着一座恢弘壮观的古建筑群。这就是祭祀孔子著名弟子仲由的庙宇—仲庙,它是儒家思想文化的重要地标,这座庙宇和仲子一样代表着儒家弘毅的品质和刚强的性格。

仲子(公元前542—公元前480年),字子路,又字季路,鲁国卞人,“孔门十哲”之一,名列政事科。仲子结缨遇难后,历代王朝和儒家学派传人为他建有二庙三墓诸祠进行祭祀缅怀。规模最大的就是仲子故里这座仲庙。《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子路,鲁国卞(今泗水县泉林一带)人。《尸子上﹒劝学》记载,子路,卞之野人。卞地春秋时为鲁国卞邑,秦汉为卞县,隋为卞县和汶阳县,后析汶阳县,东部和卞县合为泗水县。所以,仲子为泗水人,已成定论。

沿327国道进入泗水县城,跨过济河桥不远处就是仲庙景区的南门入口。仲庙景区由仲子文化广场和仲庙文物保护区两个部分组成。

行走在仲子文化广场体悟先哲遗风。

整肃衣冠,怀着恭敬的心情走进南门,映入眼帘的是一片中式斗拱配青砖黛瓦的广场,这里就是仲子文化广场,左右两侧各有一个圆形拱门,映衬济河风情和园林景色。

仲子文化广场由至孝广场、善政广场和忠勇广场三部分组成,分别代表仲子侍亲至孝、善政有为、尽忠有勇的品质。

至孝广场,主要通过子路百里负米孝亲的故事和孔子对子路的评价,体现其事亲至孝的精神。子路家境贫寒,常靠采食野菜充饥,为了能让年迈的父母吃上可口的米饭,不辞辛劳到百里之外的鲁国陬邑为双亲负米。后来子路的父母双双过世,他南下楚国为官,俸禄非常优厚。每天列鼎而食,过着车马轻裘的富足生活。但他并没有因为物质条件好而感到欢喜,反而时常感叹,哀伤父母早早过世。他是多么希望父母仍然在世,和他一起过这样的好生活呀!即使他想再负米百里奉养双亲,都不可能了。孔子评价子路,“由也事亲,可谓生事尽力,死事尽思者也”。意思是子路这个人侍奉父母,可以说做到了父母健在的时候,尽心尽力地供养父母,父母去世后,还能够无尽的思念。“百里负米”的故事位列古代“二十四孝”第四位。泗水老城东门外尚存 “先贤仲子负米息肩处”遗迹。

近年来,泗水县大力弘扬和传承仲子的孝道文化,全域打造儒风孝道之乡,全县上下尊老孝老蔚然成风,传统孝道美德成为泗水老百姓最厚重的底色。

德治仁政和入仕治世的思想是孔子及其学生的共同思想,但在仲子身上表现最为突出。仲子四科从政、从政惟优、治赋其才,他认为实现“德治仁政”理想的最好途径是“入仕”,是孔子弟子中积极入仕的典范,也正是通过从政才展现其人生价值。

公元前487年,子路被任命为蒲邑宰,成为河南省长垣县有文字记载的第一位行政长官。据史料记载,子路治蒲三年,成绩卓著,他亲自带领民众开挖沟渠,以利农耕。孔子听说子路政绩斐然,专门从外地赶来视察。孔子带着爱徒颜回刚进入蒲邑境内,孔子就称赞说:“善哉由也!走进城内,孔子又说了一句:“善哉由也!走进蒲邑衙门后,孔子第三次说:“善哉由也!颜回就就问:“夫子尚未见到子路就三次称赞其善,不亦逾乎?”孔子回答说,入其境见沟渠深治,田地整齐,庄稼茂盛,说明子路恭正以信,故民众尽力;入其邑,房屋完好,商贾繁荣,树木葱茏,说明子路忠信以宽,故民不偷懒;至其庭,满院清净,诸下用命,说明子路明察善断,故其政不扰。最后,孔子说,看来子路的仁政取得了斐然的成果,所以就没有必要再和子路见面了,于是就带着颜回满意地回去了。孔子三善治蒲的称赞,体现了仲子恭敬、忠信、明察的为政品格。

知识分子(士),要首先取得岗位(仕),然后才能凭借自己的才能,良好的品德,为国效力,为民造福。时至今日,泗河流域的青年学子“考公”的热情不减,与先哲的积极“入仕”思想不无关系。

忠勇广场的建筑屋顶采用仲子拜师前佩戴的鸡冠帽样式,表现仲子忠勇的高贵品格。仲子八世祖仲咨为卞邑大夫,但是到了父亲仲凫,甚至再往前的先辈,早已沦为平民,有典籍称子路为卞之野人。小时候的子路就颇为不凡,与乡儿戏即英雄异常,乡人奇之” (《仲里志》)。

在孔子周游列国的颠沛流离之中,每遇艰难困苦,子路总是冲锋在前。孔子多次赞扬他:“勇哉”“好勇过我”“丘不如也”。跟随孔子勇堕三都,充当前线指挥。在周游列国中,子路是卫队长,捍卫圣道,使孔子“恶言不闻于耳”。

公元前523年,有一天,孔子师徒边游历边讲学来到卞邑(泗水泉林一带),遇到了19岁的青年子路。子路头上插戴着雄鸡的羽毛,身上佩挂着野公猪的配饰,“陵暴孔子”(《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身着奇装异服的子路,对孔子非常无礼。但是孔子用擅长的礼乐之道“以礼服人”,孔子教育子路做人做事需“以忠为质、以仁为卫”“不善以忠化之、寇报则以仁围之”,子路顿觉豁然开朗。子路欣然脱下奇装异服,换上儒服成了孔子的学生。子路小孔子9岁,早孔子一年去世,40余年追随孔子,几乎在孔子的每一个重要政治活动中都有子路参与。孔子因推行的儒家思想没有国君愿意采纳,而发感慨:唉,要是我的大道行不通了,我就坐船出海隐居,能跟随我的,也就子路吧?(“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可以说,子路是孔子最忠实的“卫道者”。

子路曾向孔子表露:我愿意用白如月亮和红似太阳的羽箭,使钟鼓之声上震于天,彩旗缤纷挥舞于地,我一马当先率领一支人马冲锋在前,必能掠地千里,拔取敌人的大旗,手提敌人的耳朵而凯旋。孔子赞道:勇敢啊。(《孔子家语·致思》)。据《史记》记载,楚国的宰相子西当面向楚王说:国王的将帅有跟上子路的吗?楚王回答没有。《荀子·大略》上记载,晋人欲伐卫,畏子路,不敢过蒲。孔子说他: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孔子与门人习射于矍相之圃。孔子让其发号施令,他指挥若定,效果良好,得到孔子的赞扬:能用命矣。充分表现了他的军事才能。

公元前480年,鲁哀公十五年,仲子任卫大夫孔悝家臣,时卫国公子蒉聩胁孔悝发动政变,想要袭击卫出公,仲子闻听后决定回城营救孔悝,路上遇见了出逃的同学高柴。高柴说:“卫出公已经逃往鲁国,你也赶紧逃吧!”子路说:“吃人家的饭,就不能逃避人家的灾难!”遂不顾高柴劝阻,奔入城中。见到蒉聩,仲子质问他怎么能利用孔悝那?并劝蒉聩把孔悝交给自己处置。蒉聩不听劝说,仲子想放火烧台。蒉聩十分害怕,命石乞、壶黡攻打仲子,仲子帽带被斩断,帽子落地。仲子说:“君子死,冠不能免。”遂捡起帽子,结好帽带。叛兵趁机将仲子杀死,时年六十三岁,葬于澶渊(今河南省濮阳市)。

走过仲子文化广场便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泗水仲庙。据明嘉庆年间仲氏家志《仲里志》记载,仲氏自始祖子路始,世居卞邑,历十七代。汉更始元年(公元23年)因避赤眉之乱,第十七代嫡孙仲世德从泗水卞桥迁至任城延就亭(济宁南四十里)。唐开元七年(公元719年)任城令贺知止,见到仲子的第三十六代嫡孙仲文,询其家世,知其为先贤后裔,然流落乡野,下同编氓,深表慨叹,于是在当时的横坊村为之建庙,并拨给一定数量的祭田,令仲文主祀事。宋代初年,复避乱南阳。元初,族人东迁五里,并取名仲家浅。仲子后裔的大宗(长支)环祠而居,守护并祭祀先祖。明永乐年间划分小宗北支、南支、东支和西支。仲氏大宗,已延续七十四代。其他子支有的已传到八十代。

泗水原有“乡贤祠”,祭祀仲子、卞庄子等先贤。明万历十九年(公元1591年),泗水县令谭好善出俸修建了仲庙,“欲移文济宁,尽族人而还之卞,为置田百亩,俾主祀事”,仲子后裔十七代小宗东支始祖仲椿后裔仲铨来泗水主祀仲庙。仲铨与宗系140余人,皆列儒籍。泗水仲庙经明清民国多次维修扩建,规模宏大,称颂一时。

一座石坊屹立眼前,上书“仲子庙”。仲子庙坊四柱三间,两侧柱顶装饰有宝瓶,中间石柱上方的神兽为望天吼。东西两侧也各有一座石牌坊,东面立有“百世之师坊”,意为仲子品德高尚、才能卓越,可以永远为人师表。出自宋代著名理学家程颢说对仲子的评价,“子路亦百世之师,人告之以有过则喜。”西面立有“圣门所畏坊”。意为子路是孔子弟子中值得敬佩的。出自程颢对仲子的评价,“人最可畏者是便做要在烛理。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孟子·公孙丑上》“或问乎曾西曰:‘吾子与子路孰贤?’曾西蹵然曰:‘吾先子之所畏也’”。

进入仲庙景区的第一道门叫正大门。“正大”之名 ,取自朱熹在《论语集注》中对仲子的评价:“子路之学已造乎正大高明之域”,是说仲子的学问已经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

正大门两侧的楹联为明代监察御史毕懋康所撰。

上联:钟东山间气,风骨稜稜任道远。

下联:接泗水真传,心源脉脉泽流长。

赞美仲子集聚了东山的襟怀,有威严的体魄,担当着重要的责任。他的思想和美德对后世的影响像泗水一样,连绵不断,源远流长。

东西各有一座翼门,东为忠信门,西为明决门。取自朱熹对仲子的评价:“子路忠信明决,故言出而人信服之。”

过了正大门便是高明门,高明门又名升堂门,出处和正大门一样。

高明门是通往高明殿最后一道门。高明门面阔三间,是单檐硬山顶建筑。东西各有一个掖门,东为有勇门,西为知方门。取自《论语》中,仲子向孔子表述其志:“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仲子的意思,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加上外国军队的侵犯,接着又遇上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只需三年的时间,就可以使百姓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

过了高名门就是仲庙的核心建筑—高明殿,这里是祭祀仲子的场所。高明殿面阔七间,进深五间。绿色琉璃瓦覆顶,重檐八角,九脊分翘,为传统的歇山式建筑。正前方中间的一对石柱为乾隆皇帝御赐透雕滚龙珠图案,龙为五爪龙,说明其规格为最高,上下刻云纹和海水江崖。周围是 22 根八棱石柱,阴刻线雕,每面均刻二龙戏珠云纹图案。

高明殿悬挂的“圣道干城”雕龙巨匾,为清雍正皇帝御书。圣道,指孔子学说;干城,指捍卫者。仲子是孔子学说的积极捍卫者。两侧为乾隆皇帝御书楹联。

上联:三德达身修,勇故不怠。

下联:四科从政事,果则无难。

儒家有“三达德”,即“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仲子性格忠勇,属于“三达德”中的勇者。上联的意思是,以三达德修养身心,仲子始终属于勇者而不会懈怠。孔门中有四科,分别是“德行、言语、政事、文学”,仲子属于“政事”科,即善政。孔子说仲子“片言可以折狱”,听一部分话就能判断事情的事非,这是仲子善政的表现。下联的意思是,仲子在孔门四科中属于政事科,处理政事非常的果断而不会有困难。
    大殿前柱上挂有明代学者张元徵撰写的楹联,赞颂仲子闻善则行,见义勇为的品质。

上联:未之能行,惟恐有闻,敏敏皇皇宛乎如不及犹恐失之念。

下联:见利思义,见危授命,铮铮皎皎居然和不流中不倚之强。

上联的意思是,仲子听到好建议还没有实践,很怕再听到好建议,学东西怕来不及,学到了还怕失去。下联的意思是,仲子坚守道义,见义勇为,有自己的原则,不被他人牵着鼻子走,也不偏向任何人。

仲子塑像服饰沿用宋徽宗崇宁五年礼制,着九旒九章公爵服,底座高1.2米,像身高2.4米,身着九旈九章服。通身铸铜材质,雕像威严庄重,双目炯炯有神。神龛上方悬挂“圣门之哲”匾额,为清康熙皇帝御书。大殿的迎门柱上悬挂康熙年间著名诗人、剧作家顾彩所撰的66字长联:

上联:治赋其才,升堂其德,七十国追随无倦,长为至圣之干城,先游夏而列贤科,有自来矣;

下联:负米是孝,结缨是忠,二千年俎豆常新,允作帝王之师表,并颜曾而膺世爵,不亦宜乎。

上联的意思是,管理军事是他的才能,学问达到“登堂”的境界是他的品德,追随孔子周游列国而不厌烦和懈怠,永远做孔子的护卫者,在四科中处于子游和子夏之上,是有来历的。下联的意思是,负米养亲是他的孝顺,结缨遇难是他的忠诚,两千年来人们不断祭祀他长久如新,称他是帝王的老师是公允的,和颜回、曾参的后裔一起世袭爵位,不也是应该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