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家雷 | 心里的“罩” 济宁作家网—济宁市作家协会主办
主页 > 济宁文学 > 散文 >
济宁文学

丰家雷 | 心里的“罩”

来源:本站    作者:丰家雷    时间:2023-08-03      分享到:


01.png

大千世界,千奇百怪。有两种动物的“特性”令人捧腹,且值得深思。

故事一:越不过的玻璃罩。

谁才是动物界的跳高冠军?专家告诉我们是跳蚤。居然就是那个吸血成性、传染疫病、人人讨厌的小昆虫。

跳蚤是出了名的跳高冠军。跳蚤的身长只有0.5到3毫米,体重仅200毫克左右,可往上跳的高度可达1.5米,是其身长的一百多倍。按其身高与跳跃高度相比较,如果换作人的话,一个正常身高的人应该能跳到两百米的高度。

生物科学家曾做过一个有趣的试验,就是把跳蚤放进一个玻璃杯中,跳蚤轻而易举的就能跳出来;再把玻璃杯上面放一个玻璃罩,跳蚤一跳就碰到玻璃罩上,每次都是如此,跳起来碰到玻璃罩掉下来。几经反复,跳蚤开始变聪明了,根据玻璃罩的高度调整自己跳跃的高度,结果跳蚤再向上跳的时候,就再也没有被碰撞过。

过了一段时间,科学家把玻璃罩取了下来,跳蚤却再也跳不到原来的高度了。

在这个试验中,跳蚤给自己的心里设了限,能跳多高不是依据自己的跳跃能力,而是取决于玻璃罩的高度,久而久之,就习惯了,麻木了。这只试验跳蚤不是不能跳了,而是缺乏成长型思维,跳跃能力自然减弱了,这种现象就是“自我设限”。

故事二:执拗的加鲁鼠。

美洲沙漠中有一种加鲁鼠,滴水不进照样生存。它不是不需要水,而是长期生活在没有水的环境中已让它不会喝水了,只能从多汁的草或是仙人掌中获取水分,并在体内贮藏。

有动物爱好者做了个实验,把一只加鲁鼠圈起来,并将这区域内的所有植物全部除掉,只剩下光秃秃的沙土。时间一长,随着体内水分的减少,它开始躁动起来,不停的撞击挡板,渴望离开。这时候,人们挖了个水坑,可令人吃惊的是,加鲁鼠竟然对水坑里的水视而不见,无动于衷,还是依旧想逃出去。后来,人们干脆把这只加鲁鼠抓住,直接往它嘴里灌水。可是,被灌水后,加鲁鼠还是冲向挡板,拼命想逃出去。实属无奈,只好把它放了,结果,它飞快跑出去找到一株仙人掌大吃特吃。

放着身边现成的水不喝,非得按照它原来的方式来补充水分,着实令人费解。

习惯成自然。每种行为,无形中都是习惯使然。这只跳蚤和加鲁鼠被“习惯”左右了,把习惯当成了规矩。心里的玻璃“罩”固定在了跳蚤、加鲁鼠的潜意识里,同时也“罩”在了它们的心灵上,成了它们心理上的天花板和依赖路径。

这种依靠习惯路径的行为不仅会发生在动物身上,也会出现在我们这些号称高智慧的人身上。

通过这两种动物的行为让我们想起了两起没有按照“习惯”办事的“失误”事件。这就是青霉素的发明和孔府熏豆腐的制作。

青霉素是一种高效、低毒、临床应用广泛的重要抗生素,它的发明成功大大增强了人类抵抗细菌性感染的能力,开创了用抗生素治疗疾病的新纪元,从此人类进入了合成新药的新时代。成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十大发明之一。可是它的发现却有着一段传奇的曲折故事。

1928年,伦敦大学圣玛丽医学院细菌学教授亚历山大·弗莱明度假回来,当走进离开了多日的实验室时。

“糟了,长霉菌了!”他惊恐道。

试验器皿的盖子忘了盖,结果培养细菌的培养液受到污染而发霉了!习惯的做法,就是把它一倒了之。但弗莱明却没有这样做,他认真观察后发现这些球菌与空气接触长出霉菌后,葡萄球菌却不见了。他马上意识到,这种霉菌身上一定有对葡萄球菌有害的物质。

就是这样一次“失误”,让世界诞生了青霉素,使人类普遍寿命延长了24岁。弗莱明也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

孔府熏豆腐是曲阜一带的地方名吃。旧时孔府有许多佃户,其中有一位姓韩的豆腐户,祖祖辈辈以给孔府制作豆腐为生。一次,他家不慎失火,晾豆腐的帘子被烧着了,有的豆腐也被熏成了棕黄色。他舍不得扔掉,便用盐水煮了煮。一吃味道还不错,便送了些让衍圣公品尝。衍圣公让厨师在炖豆腐时放了些桂皮、花椒、辣椒粉等作料,炖好后一尝味道独特。从此熏豆腐便成了孔府的一道美味佳肴。

传说有一年乾隆皇帝到曲阜,衍圣公就用熏豆腐招待了皇上,乾隆皇帝吃着十分可口,大加赞赏。

这两件歪打正着的事情,其实就是开了个“坏头”,侥幸结了个“好果”。让我们不禁想起了鲁迅先生的一句话:“从来如此,便对么?”

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也是可怕的。思维很容易跟着习惯走。习惯足以改变人生。好习惯会让人终生受益,不好的习惯也会让人吃尽苦头。不同的习惯决定了不同的人生结局。最初的习惯养成,往往有一种顺其自然的强烈意识,时间长了,极易迷信过往的成功经验,就如同形成了条件反射,再也难以改变了。原来是这样,现在也是这样;你是这样,我也是这样;这里是这样,那里也应该是这样。天长日久,思维定势一旦形成,习惯就成了规矩,人们就很少再想起当初为什么是这样,如果不这样,还能怎么样了。遇到什么事情都是习惯性的随大溜,人家咋着咱咋着,对新的事物就难以再接受了。

科学家说习惯之所以出现,就是因为大脑一直在寻找可以省力的方式。

创新是什么?从某种意义上讲,创新就是打破旧的,创立新的。把人们从习惯的“罩”子里解脱出来。

我们为什么普通?就是因为我们想问题、做事情都是习惯于按部就班、循规蹈矩,自觉不自觉地在原来的条条框框里徘徊,从来不敢越雷池半步,一切都是外甥打灯笼——照(舅)旧。旧地图找不到新大陆。惯性思维的经验主义是创新道路上最大的障碍。

事实上,在任何一个旧事物衰亡的密码里,往往会隐藏着另一种新事物兴起的基因。

现在看来,我们要真的感谢伦敦大学圣玛丽医学院的制度还不健全。弗莱明教授在休假前竟然忘记将试验器皿盖上盖子。这是多么大的失误,典型的人为事故。通常的做法是责任人应该也必须受到处罚,起码要处分当事人,同时还要举一反三,要求全体科技人员熟记条例规范并在实际操作中严格严格再严格,规范规范再规范,确保每一个试验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都必须按照规定的要求来操作。否则从严从重严惩不贷。

再就是孔府的衍圣公也太没有规范意识了,做的豆腐被火烧了,熏黄了的豆腐还叫“豆腐”吗?豆腐从降生那天起就是白色的啊,已经成了约定俗成的“标准”了,怎么到韩家就变成棕黄色的了,这不是重大“失误”是什么。

做领导的总是习惯性要求下属一切都按照上级指令步调一致齐步走;当老师的总是习惯性要求学生按照标准答案一个模式来做题;当家长的总是习惯性要求孩子要乖乖听话,别“另类”。长此以往,必将路径依赖日甚,创新思维渐无。

看看跳蚤和加鲁鼠,想想青霉素和孔府的熏豆腐,细思极恐。如果没有这两次意外“失误”,救命的青霉素和美味的孔府熏豆腐谁知道何时会走进我们的生活呢!

的确如此,人类历史上哪一次重大进步不是冲破旧的束缚创造出来的?又有哪一项重大成就是由于按图索骥、墨守成规取得的?

要知道,物有本末,事有始终。不合时宜的规矩不是规律。要打破的就是这违背规律且不合时宜的规矩。

是时候了,该打破我们心中的“罩”了!

(作者简介:丰家雷,现任济宁学院党委副书记,济宁市作家协会会员。曾任镇县市多个单位领导同志,工作之余酷爱写作,尤善散文、评论,《“诗情”与“画意”》《心里的“罩”》《隋炀帝,你着什么急》《由张飞之死谈领导艺术》《早春的荠菜》《不要生气要争气》《从“子不问马”与“穆公亡马”谈人本情怀》等作品被频频发表在《山东文学》《杂文选刊》《领导科学》《参花》《中国水运报》《大众日报》《山东政事》等报刊杂志媒体。独立创作并结集出版专著《实践与思考》(华文出版社),印有《责任与荣誉》《且行且珍惜》《丰雅集》《偶得》作品集和《心迹》手稿作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