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济宁文学 > >散文 >
济宁文学

王尊广 | 我的文学芳草地——写给《绝对文学》六周年

来源:本站    作者:王尊广    时间:2024-01-12      分享到:


这几天,《绝对文学》群里热闹起来了,因为什么呢?《绝对文学》平台创办六周年啦!作家、作者们作为《绝对文学》的忠实粉丝,纷纷拿起笔来追忆自己与《绝对文学》的相识相知。

我虽然加入《绝对文学》相对较晚,但对《绝对文学》的感情却毫不逊色。在我迷茫之时,是《绝对文学》为我打开了生活的另一扇窗,引领我进入了文学的芳草地。在《绝对文学》为我洞开的这方领地上,我咀嚼生活的酸甜苦辣,我回望过往的岁月烟云,我描绘曾经的激情与峥嵘,我展望明天的五彩缤纷……

那是2021年的11、12月份吧,我告别了工作了近40年的一线岗位,光荣二线了。在那段日子里,乍一不用“朝八晚五”坐班,感觉有点无所适从,好在还有一帮子好朋友,不是他今天请你喝点,就是明天你做东聚聚,聊以打发时间。很快,我发现这样的日子绝不能持久,“人还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无论到任何时候都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那种“百无聊赖”的日子只能使人颓废。

冬日的一个暖洋洋的午后,我仰躺在沙发上看微信。就是那么不经意的一看,我抵达了一个新天地,一个要好的朋友在微信朋友圈转发了《绝对文学》平台上发表的一篇散文作品,引起了我的注意。实实在在地说,在那之前我还从来没有关注过微信公众号之类的消息。

原来微信平台也发表文学作品,微信平台也是文学爱好者纵横驰骋的舞台。我记得很清楚,那篇文章是2021年12月19日《绝对文学》“名家新作”栏目刊发的山东淄博作家孙方之的散文《龙葵》。那是一篇颇具历史厚重感的散文,虽是以野生植物为由头,然通篇浸透着作家对历史的关照与思考,给人以思索和启迪。我连着看了好几遍,边看边想,我也可以写写啊,虽然不能写得那么好,练练总可以吧。说干就干,光说不练,不算好汉。当天晚上,为了心中那重新被唤醒的文学梦想,我在手机上写出了一篇近3000字的散文《家门口的河流》。在我的家乡有好多条河流,但最著名的也是离我家最近的莫过于万福河了。从我懵懵懂懂的时候就在万福河岸上玩耍,而今半个世纪沧海桑田,作为家乡的母亲河万福河早已变了模样。

开头我这样写道:“万福河是流经我家乡的一条主要河流,在我心中,万福河就像母亲河一样,滋润着她两岸的禾苗、树木、庄稼,以及万物。当然生于斯长于斯的两岸百姓,更是蒙受万福河的恩典,春耕秋收,夏管冬藏,年复一年,四季轮回,万福河水就像乳汁滋润着她流域的人们,世世代代生生不息。”

而在文章的最后,我这样收尾:万福河的水承西接东,南水北调而来的长江水,通过微山湖又给万福河注入了新的血液,随长江水游来的毛刀鱼业已在万福河中安家生活,古老的万福河正焕发青春,迸发出更加强劲的生命与活力!诚如汉武帝在两千一百多年前赋诗曰:“宣仿塞兮,万福来。”家乡的人民有万福和金济两条母亲河护佑和滋润,必将福寿绵长,幸福永远。

经过仔细校对无误后,我按照《绝对文学》的投稿邮箱发送了过去。之后便是默默的等待。在这里,我不能不感叹《绝对文学》编辑部的效率,用时下的网络流行语“神操作”当毫不为过,对于一个自由来稿者的稿件,编辑部当天就给处理了,要不然怎么会在“2021年12月21日”的凌晨就推送了呢?我清楚的记得我是在“12月20日”的早晨发送邮箱的。看着平台推送的我的散文《家门口的河流》,心里升腾起一股暖流,是那么温润那么缠绵那么惬意。

后来魏强总编与我加了微信,拉我进入了《绝对文学》群大家庭,和众多文友成为了好友,大家在《绝对文学》平台上相互学习,交流思想,切磋文学。两年多来,我又相继在《绝对文学》平台发表了数十篇散文和诗歌,让我的生活又充满了活力,放射出激情,文学原来是如此精彩。

鲁迅先生说过:弄文学的人,只要一坚韧,二认真,三韧长,就可以了。

矛盾有言:文学是一道无解的矛盾,它既存在于我们的内心,又存在于我们的文字之中。

大师的话,是激励我们文学爱好者前行的动力。让文学存在于我们的内心,用文字记录下我们的足迹,用认真和坚韧来检验你我文学的初心若何。

《绝对文学》平台,是你让我拥有了一方文学的芳草地,在行将退休之时领略了文学的姹紫嫣红。从哪里出发,初心就在哪里。文学的天空里,你是我余生不可或缺的一方宝地。

王尊广,山东人,长春市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会员、天津散文研究会会员、长春新诗学会会员。曾有十多年戍边生涯,后一直工作在地方宣传部门和电视台,长期从事新闻宣传文化工作,喜欢阅读和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