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恢 | 王朝覆灭的怪圈 (外一篇) 济宁作家网—济宁市作家协会主办
主页 > 济宁文学 > 散文 >
济宁文学

於恢 | 王朝覆灭的怪圈 (外一篇)

来源:本站    作者:於恢    时间:2024-03-11      分享到:


古人论天下之兴亡,或以为诸侯强而王室弱,尾大不掉故以下僭上;或以为皇室太专而亲藩无权,以致权臣篡夺而外无辅弼;或以为中央集权而外兵无以辖制夷狄,最终为外族入主。

或以为阉人擅权,或以为女后主政,或以为外戚乱国,或以为权臣谋篡,或以为主上残暴而势孤。汉唐宋明国祚长久,而其覆灭亦在须臾之间。考其衰亡之由,其来已久。一言以蔽之,曰:皆亡于中央权力太专。——其故何也?曰:一人之智有限,而天下之事无限,以有限之智决天下之事,绝不能使事事尽善。不能使事事尽善,则弊窦丛生,如人身有病而迁延不治,积之既久,必致殒身。

苏辙论秦汉三国晋隋唐五代之变,其议论似乎可采,然亦大而无当。其论秦则归咎于暴政,论汉则归咎于权臣主政,论三国则以为无雄才大略,论晋则以为清谈误国,论隋则以为残杀谋臣旧将,论唐则以为府兵在外而天子无兵,论五代则以为侥幸得之,无深谋远虑之开国规模。

其说亦颇可采,但依然不脱封建士大夫之思想局限。王朝乱亡相继,根本原因在于帝王以天下为私产。要想跳出盛极必衰的政治怪圈,必须废除家天下的政治传统。当然,北宋时期的苏辙是绝对不会这样想的。

 

“商人者,丧人也”(说商人)

 

古语常说“无奸不商”,“唯利是图、不择手段”是商人的本性,所以自古以来中国人抑商、贱商、贬商、鄙商形成一种风气。并非中国百姓有意仇富,而是商人往往损人利己、不得民心。

“商者,伤也,五行属金,于色为白。”故而古代商家皆着白衣,为逐利而奉行“富贵险中求”的教条。又白衣在上古为丧事之服,所以铤而走险以逐利的商人,往往也将家道丧败。圣人使商人穿白,以警示之、勉慰之,可谓用心良苦。

古者“行商坐贾”,为求利而远游他方者为商,开店营业者为贾。从商者只有垄断市场才能盈利最快、盈利最厚,所以古来大商家皆为官商。上至帝王将相,下至贩夫走卒,人人为利,个个图财,要想富,必从商。文人卖文,妓女卖色,清浊不同,求利则一。

无商则地不能尽其利,物不能尽其用,货不能畅其流,人不能尽其才。若无管仲求利,则齐国不能称霸中原;若无子贡求利,则孔子不能周游列国;若无商鞅求利,则秦国不能一统天下。求利无错,但为求利而六亲不认,为求利而丧尽天良,为求利而卑躬屈膝,为求利而损伤国格,则是无可争议的大错特错。

商人只能看见眼前的利益,而且利令智昏、财迷心窍,所以商人很难成就大事。但凡眼光长远的领导,都注重强化团队意识。所谓团队精神,最基本的就是要报团取暖。今天你需要我的庇护,明天我需要你的帮助,这才是一个团队。只有互相包容对方的不足,互相促进,才是创建一个团队的宗旨。但是商人之间的联合纯以利益为准则,“一哄而起,一哄而散”乃是商人的劣性。试问商人有何可亲,有何可爱?

蛇毒、蟾酥、砒霜、罂粟,此四味皆有剧毒,但有时却不可不用来治病。商人虽无良,但我百姓们却离不开商业。如今商业社会,缺钱不可,百姓们真是有苦难言!愿大同社会少一些商业气息,少一些尔虞我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