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维柯 | 读城记(济宁)-邹西名镇郭里集 济宁作家网—济宁市作家协会主办
主页 > 济宁文学 > 散文 >
济宁文学

仲维柯 | 读城记(济宁)-邹西名镇郭里集

来源:本站    作者:仲维柯    时间:2024-05-21      分享到:


(一)军事重镇

郭里集是邹城西南32公里处的一个超大村寨,它坐落在东凫山北2公里的一块冲积平原上。

谈及郭里集的由来,恐怕没有人不知道“郭威练兵”这一传说的。就这一传说而言,虽无史集可寻,却也经得住历史的考证。

郭威,字文仲, 邢州尧山人,五代十国时期后周王朝建立者,庙号太祖皇帝。郭威原本是后汉王朝的权臣,任邺城留守、天雄军节度使,兼朝廷枢密使。当时,河北诸州郡皆听郭威节制。后汉隐帝刘承佑即位,疑忌郭威,秘密诏令马军指挥使郭崇诛杀郭威。郭威得到消息后率兵渡河,攻克汴京夺得政权,国号大周,史称后周。

既然史籍上有“河北诸州郡皆听郭威节制”记载,那么,郭威军队就很有可能驻扎在郭里。我们知道,五代时黄河注入淮河入海,在行政上郭里当然隶属于“河北诸州郡”,这里正是郭威的管辖地盘。想想看,最高长官郭威在自己辖区郭里练兵,应该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而后,刘承佑计杀郭威,郭威被迫率领郭里兵营大军渡黄河攻打汴京,更是合情合理。

一千多年来,既然人们代代相传“郭里集是郭威练兵处”,这也绝非空穴来风。可以推想,一千多年前,郭里就是当时著名军事重镇。

(二)金汤固垒

明清时期,郭里集是邹县西南著名乡镇。民国初,实行地方自治,邹县分八区,郭里属凫山区。1944年设凫山县,郭里属凫山县十二区,后更名为三区。区驻地设在郭里集,下辖12乡,56村落。1956年撤凫山县,将郭里区划归邹县,其管辖范围跟今天大致相同。

几百年来,之所以将郭里集设为管辖数十个村落的区(乡、镇)驻地,这恐怕与其固若金汤的防御性壁垒建设有很大关系。听村中九旬老人讲,郭里集圩墙高大,沟河宽深,无论多么强悍的土匪,到郭里圩城外,都会望洋兴叹,自言鞭长莫及。

郭里集周围有一道老圩墙。所谓“圩”,即低洼地周围防水的堤墙。这圩墙建造于何时,不得而知。有文字记载的是,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政府集资对圩墙进行大规模修缮。圩墙高8米,周长约3500米。墙的基部宽1.8米,全是用大石与黏土(后用混凝土)砌垒而成。墙两面全由石块垒成,墙内夯实黄土。顺着墙基往上垒,渐垒渐窄,到顶部宽约半米。顶部相隔不远,均匀地留有40×60公分的长方形垛口,便于兵勇镇守时瞭望。圩墙共开八道寨门,其中北门、东南门、南门、西南门可以通农用大车,北门还能通汽车。寨门都是沙石槌顶的四方形平顶,门洞内安装有木制裹着铁叶的双扇笨重大寨门。对于匪患的防御,除了圩墙外,还有墙外深沟。深沟围圩墙而建,深约3米,宽约10米。值得说明的是,东、北两面的深沟被由南向北流的两条季节河替代。这里,除了雨季时浊浪滚滚,其余时间都流淌着由凫山而来的甘甜泉水。黎明即起,赶在上游无人洗涮的时候,沿河居民出寨门,跨石桥(八道门之外都架有石桥,以便村人出入村寨),到河中取水。那水要比村中井水好吃得多。

(三)龙身布局

整个村寨呈正长方形,面积约0.6平方公里。村内地势平坦。仅辘轳把子街的石坝子、龙王庙以南的路东、老盐店门前有约一米落差,其余皆坦荡如砥。

村寨里面街道的布局非常考究。大致呈现出“三竖”“ 六横”“ 三拐”布局特点。听老辈人讲,这格局是按“五行八卦”来规划的,也不知真假。虽然,今人已揣摩不透先人布局村寨的深意,但从外观上可看出几分神奇。整个村寨像一条四腿八叉的巨龙,呈南北方向卧伏在凫山后。从正北门通向南门的三条大街好似龙的躯干,六条对称的东西大街恰如龙的肢体。每个纵横交错的地方都有一座极具文化内涵的标志性建筑。从北端开始,第一条是火神庙,第二条是龙王庙,第三条三官庙 ,第四条石马猴,第五条石婆婆,第六条奶奶庙。另外,第六条街的最东端,还有一座红墙琉璃瓦的玉皇庙。

村寨圩墙以外,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各有一小片居民区,宛若四颗卫星围着村寨这颗恒星。南门外叫“小河南”,因居民徐姓偏多,又唤作徐家庄;东门外叫“东山”;西门小河西叫“沟西”;北门外居民较少,仅有几家店铺,所以没有具体名字,但随着郭里经济的繁荣,这里后来发展成一道商业街,成了郭里集最繁华的地方。

“卫星村”中也有标识性建筑。在河南西头拐弯处有一座关帝庙。东山十字路口处有一座东大寺:高大的山门,门内塑有3米多高的四大天王;院内有大殿和寮房;山门以前有塔院,塔下是历代住持和尚的坟墓。东山入村的大路旁还有一座土地庙。

(四)齐全百工

解放前,这里有居民五六百户,三千多人。居民绝大多数务农,少数工商业也是为农业服务的,或是农民兼营的副业。多年来,这里百业繁盛,如蒸酒、榨大豆油、小磨香油、酱园子、面坊、豆腐坊等。

这里有四分之一的农家会制作粉条、粉皮;他们把高粱、地瓜等农产品经过磨制、沉淀,制成淀粉,继而入锅下成粉条、粉皮,批发至四村八乡。因而,郭里集又有“粉条之乡”美誉。

 纺织方面,这里几乎家家都有纺棉车子,妇女绝大多数都会纺棉线,做棉纱。人们将做好的棉纱到史、柴两家店去换棉布。村里这两家部店都有上好的织布器械,那是一种改良的木制脚踏织布机:机身宽1.5米,长2米,跟成人差不多高矮;除了曲轴、弹簧是铁制的以外,其他部件都是木制的。开起机子来,发出“咯哒”“咯哒”的响声,人在其旁有强烈的震动感。布梭的速度每分钟有一百多次往返;除了接线和换梭子以外很少停机;织出的棉布90公分宽,很受乡民喜爱。史家店的掌柜是高李村来的的史振为,柴家店的掌柜是客居郭里集的柴会江。

还有一个从黄路屯迁到郭里集叫靳维琛的人,在前门口用手摇的织袜机织袜子。顾客可以来线来加工,也可以用钱来买。

村中的裁缝师傅叫萧兴胜。那时候,还没有缝纫机,做衣服全凭手工。萧师傅经营的项目主要有:娶亲嫁女新衣,老人皮裤、皮袄、皮褥子等皮质吊里,丝绸、毛料精品衣,丧葬送老衣等。

村中公办学校只有一处,时断时续,倒是不甚正规;而村中私塾学却有十余处,直到解放后国家普及小学教育才关门歇业。医疗上,村中有一家西医,五六家中医,医术都不错。

此外还有扎纸、染坊、理发、泥塑、货郎、铁匠、银匠、木匠、石匠、锡匠、皮匠、锯锅、鼓乐、吹糖人等等,可谓百业俱全。

(五)繁盛商业

郭里集处于凫山后一小块冲击平原上,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人烟稠密,商业繁盛。

郭里集“一、六”逢集,每天都有早市。集上和早市上粮油肉蛋、布匹、农杂器具应有尽有。农忙季节还有劳动力市场,叫做“短工子市”。集市上粮食市和牲口市要向官府交税。粮食市承领税收的人叫“抹斗的”。粮食以官斗计价。郭里集的斗,老秤八十五斤。较小的量具包括一斗分为“两端”“四撇子”“十升”。买卖成交以后,粮食倒入量具以内,收税人用一个“丁”字形木条沿着斗口刮平。就以刮下的粮食作为税收。收税人操作有很大的伸缩性,脸熟的刮下去很少,生脸的或“肉头户”(比较富裕而又吝啬的人)则多刮一些。

牲口交易场所拉一条粗绠,买卖牲口的人不直接对面,他们和经纪人讲价。讲价不明说,只在袖子里摸指头,或递暗话。讲妥价钱的人会把牲口拴到预先准备的一条绠上。一旦“上埂”,买卖双方不许反悔。买主牵牲口时,按头交税,另外还有经纪人的费用,一并了结。

旧时盐是官卖的。临街有一家盐店,“盐爪子”(售货员)是山西人。村镇上办公益的绅士们也常在盐店集会。老百姓有时也把盐店称为“盐衙”。日伪时期,“盐爪子”走了,盐店也就消失了。

(六)多彩文化

村里原本没有剧团,只有两个戏剧玩友班,一处是山东梆子班,一处是柳子戏班。戏剧玩友班都是由爱好戏曲的村民组成。他们集资购买戏箱、道具,农闲练习,逢年过节演出。当时,唱梆子戏的有杨林起、刘宪英等,唱柳子戏的有盛保泉、卓成亮、张体柱、李承首等。这些人的演出水平很不错,都可称得“名票”。

郭里集自古就有“武术之乡”的美名。村中共有两大门派的练武组织:一是王屈村来的的孟胡子,主练“落地梅花拳”;另一派是北薄梁来的杨怀明,教的是查拳。这两班武术一直坚持到现在还有人练习。

以玉皇庙为中心,还有一个“香社”,每年二月二,旗锣伞扇到峄山去“朝山进香”。

集上说书的有坠子、琴书、渔鼓、评书等。说书艺人在集会空地处拉上场子,说上一段敛一回钱,——当然了,小孩子不给钱也能听“蹭书”。

(七)强悍乡达

郭里集有一家“状元府”,是济宁州孙毓汶后人的的庄园。

孙毓汶(1833-1899),字莱山,山东济宁人,尚书孙瑞珍子;咸丰六年,以一甲二名进士,授编修,乡人称其为“孙状元”。

状元府在“八帮”街上。“八帮”街是村中一条南北短街,有一百多米长,两头都禁止闲人出入的栅栏门,状元府就在这条街的路西。状元家的府院特别豪华,有起脊的大门楼,往里是二门,再往里是一套三进院落的内宅。状元府的人丁众多,最让村人忌惮的是“四和尚头”“六和尚头”。除状元家内宅以外,其余的地方住的都是他家的佃户、佣人和管事等。

出村寨东北门直往正北,有一条四华里长、笔直的平坦大道,村人称其为“马趟子”,是当年状元府的人跑马骑射练功的场所。据说,状元府的人在练功时在这条路上踏伤撞死了人不用偿命。老百姓自然很懂规矩,只要听到状元府马脖子上的串铃声,就远远躲了。

(八)邹西名片

日月如梭,斗转星移,进入新世纪的郭里集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宽敞、笔直的中心大道由村北穿过,路两旁泡桐蓊郁、商铺栉比,大有都市繁华街道的气派。

镇党委政府在社区规划上高瞻远瞩,制定了“改善老街区,发展新社区”宏伟蓝图。村西,小学、幼儿园、中学连成一片,打造成了“郭里教育园区”;在这里,高楼林立,花团锦簇,处处鸟语花香,阵阵书声琅琅,“求知”“育人”成了这里不变的音符。村西北,一片片厂房绵延不断,村民们脱下农装穿上工装,按时来这里上班,村民们怎么也不会相信世界知名品牌竟也能出自己之手。“小微产业园”往东,现代化高标准的“伏羲社区”正在紧锣密鼓兴建,社区共有16幢楼房,可容纳近500住户。再往东,占地70余亩的“镇驻地公园”建设工程已基本竣工;年底,这儿将成为休闲娱乐的最好去处。

顺着中心街往东,郭里商贸城、郭里公交车站、郭里卫生院……一座座洋溢着现代化气息的祥云般的服务场所亮闪着人们的眼球,惊叹着人们的内心。

先人将古老郭里集布局成了“卧龙”的图案,而今人又在“卧龙”后堆满了朵朵现代化祥云。我们坚信,郭里这条古老巨龙,借助朵朵祥云,定会在新农村建设中飞舞在天,叱咤风云,成为邹西乡镇中一张亮丽名片。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