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霍超海 ‖ 芒种时节好收麦 济宁作家网—济宁市作家协会主办
主页 > 济宁文学 > 散文 >
济宁文学

「散文」霍超海 ‖ 芒种时节好收麦

来源:本站    作者:霍超海    时间:2024-06-05      分享到:



一,领镰割麦


当年看电视剧《手机》里的一个场景:严守一的奶奶不觉自己老迈,在田里逞强,最后连走路回家的力气都没了,只好让在家务农的孙子“黑砖头”背着走——“黑砖头”心疼地调侃奶奶:您觉着还是当年“领镰割麦”的光景啊! 


我百度了一下这个倍感亲切的言词,居然没有,看来确实是方言、苏鲁豫皖冀交界处的白话——这句让我浮想联翩、心潮澎湃的地方话,确实像一位久未谋面的朋友、生疏而又熟悉。那情那景,很难再重现了。  


白花花阳光照耀下、熟透了的小麦金灿灿一片,微风过处细浪起伏、雾霭腾腾,确实让身临其境者心旌摇荡。在田间劳动,却又是另一番滋味。黄淮平原收小麦的时令是阳历6月中旬,其实天气并不太炎热,晚上甚至还有些寒意。但白天在田间劳动,麦芒扎身、尘土扑面、口干舌燥、汗流浸眼...沉甸甸的麦穗经不起大风的舞蹈,干枯的土地养不活娇嫩的幼芽——抢收的同时还要抢种,怕雨的同时也盼雨。对于以此为生的农人,每年都是一场艰苦的遭遇战。  


在人力为主的年代,“领镰割麦”曾经是一种荣耀和自豪:只有身强力壮、干净利索,才能带领众人收割小麦——那意味着速度、闯劲、勇猛,甚至威信。无论土地私有年代的麦客,还是集体农庄时期的劳模,演绎了无数淳朴的爱恨情仇。  


随着岁月的流逝,好多风光不再。沉浸迷恋和怨恨诅咒都不能改变什么,长存的只有那缕淡淡的哀愁......


二,麦子是一夜之间变黄的


那天上午开车走在县城东环路,看到地里的麦子仍然是浅绿色的,同事说快该割麦了,我附和说是的,每年都是芒种前后开始割麦,接着抢雨、抢天时种秋季作物。第二天早上去单位路上,我发现小麦全部变浅黄了,顿时莫名惊诧,第一次注意到这个细节啊!原来小麦是一夜变黄的。白居易“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所言非虚啊!


人世间很多场景,都是暗里生长,突然转换的。比如长大成人,比如突然老去,比如面目全非。。。珍惜时下,不念过往,不忧未来。


三,今天芒种


微信朋友圈里几天前就忙活起来了,各种割麦打场的回忆。老家农谚:麦到芒种自死。芒种一到,收麦大战全面开始。现在轻松多了,在地头等收割机开过来装袋子即可,虽然又热又脏。往年靠人力年代,一镰一镰割倒、一捆一捆绑好、一车一车拉走、一遍一遍脱粒扬场。。。酷热难耐疲惫不堪、刮风下雨惊慌失措。


抢收同时,还要抢种。靠天吃饭的时光里,怕雨淋麦,盼雨种秋。豆类、玉米、地瓜、棉花。。。哪一样都离不开雨水滋润。芒种前后起早贪黑一个月不止。不独芒种,秋季的寒露前后也够忙的。骑着寒露是早麦,收秋同时急着整地播种,前前后后紧张二个月。现在的农忙,有一个特色,就是有人是真忙,更多的人是在网上忙:秀劳动场面,晒丰收景色,感叹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故乡在远方,童年在梦乡。勤奋,有爱心,能担当,信文化,老实本份。。。农民永远都是中国人的留守父老。


人类收割庄稼,大地收割人类。一茬又一茬,一年又一年,相爱相杀,地老天荒。芒种又一季,人生一轮回。


四,当年麦收很慌张


关于麦收最早的记忆,是跟着出工的大人在生产队大田里抢收,妇女主割,男人主拉。割麦时一排十几个人有快有慢,刷刷地行进,颇有声势。拉麦已用手扶托拉机,麦个子垛得像座移动的小山,晃晃悠悠。麦场特别大,打场有时用马拉碌碡,有时开拖拉机拉碌碡,总之都很有排场。打下来的小麦也是很大的麦堆,只是分到每一户就少得可怜了。学校老师还会组织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拾麦穗,叫颗粒归仓。平时在家勤快的同学肯定拾得多,能分二三块钱,在家懒的比如我就拾得少,也就分一块钱左右。


后来分了地,每户单独或亲近邻居联合收麦,大人小孩齐上阵,紧紧张张,夜以继日。小型割麦机脱粒机开始普及,但捆个子、运输全靠人力。白天收割,晚上垛麦,麦芒刺身,尘土扑眼,汗流满面,甚是酸爽。盼下雨种秋庄稼,也怕下雨,下雨前得抢垛抢盖,雨后得抢晾抢晒,慌慌忙忙,湿热闷气,又累又乏。


打完场往家拉麦子时心情是小激动的,也有些小迷信,总希望那个小小的麦堆能装无数袋子。其实亩数在那里,考虑到当年麦穗成秕,基本上心里已经有回数了,但也总盼着奇迹发生。家中老人特别在乎邻居打招呼的内容,说的吉利话会高兴,听到不吉利的话还会生气。记得有一次往家拉麦子的路上,遇到我一个当老师的近门侄子,随口问了句:还没拉完啊?把老人气得念叨了二三天,意思是连句话都不会说,还怎么当老师呀?


上班族有时候也得回家帮忙。一个同事从小没在农村呆过,结婚后媳妇娘家有几亩地,第一年不得不有个表态,于是麦口里跟着去收麦。谁知这哥们戴着眼镜,脸上出汗、麦田尘土飞扬,镜片一会就模糊了,根本下不了地,只好在地头呆着。他闲着也无聊,就自告奋勇回家做饭,把岳母准备吃一个麦季的几十个咸鸭蛋一锅煮了。。。第二年娘家人早早地就告诫他媳妇:要来帮忙就你自己来,千万别让小X跟着了!媳妇认为他成心为之,记恨了N年。


现在收麦有大型收割机,地头装袋子,接着卖给经营商,种秋也机械化了,轻松得没边。年青人都外出打工去了城市,田里忙活的都是中老年人。农村的败落是大势所趋,田园风光也会改头换面,悲也喜也,不一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