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侯凌肖 ‖ 温暖的记忆 济宁作家网—济宁市作家协会主办
主页 > 济宁文学 > 散文 >
济宁文学

「散文」侯凌肖 ‖ 温暖的记忆

来源:本站    作者:admin    时间:2024-06-13      分享到:


人们常说,父爱如山,母爱无边。联想起小时候父母对我倾心呵护和疼爱,足让人温暖一生,铭记一生。

父亲的车褡子

提起“车褡子”,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骑过或见过自行车的人印象深刻,现在年轻人恐怕不知此物是何物了。而对于孩提时的我来说,车褡子是最为诱人的衷爱之物,因为那时父亲的车褡子装满了父爱亲情。所以,至今我对此物印象深刻并十分怀恋。

打我记事起,父亲就有一辆破旧的金鹿自行车,三角形的车梁上栓系着用凡布制作的车褡子。

父母40多岁生育了我,中年得子,舔犊情深,两位老人对我倍加呵护,疼爱有加。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生活水平很低,庄稼人平时吃穿都成问题。那时,母亲在生产队靠劳动挣工分,一年到头结算总是队里的“缺粮户”,父亲在县建筑公司工作(经理),标准工资也就是40多元钱。再加上年纪的姥爷常住我家住,一家五口人,生活过得十分拮据。尽管生活十分清苦,但是父亲从单位回家从没空过手,车褡子里总会捎来一些我爱吃的零食,父亲用车褡子,把浓浓的爱意传递到我的身边,千方百计保证我的营养。夏天时节捎甜瓜、桃子;仲秋时节捎月饼、梨子;平时常给我捎白面“卷子”(父亲单位伙房蒸的)。

父亲车褡子捎“卷子”的秘密,直到有一天,我去父亲单位看父亲,才被父亲的同事李叔揭了秘密。原来,父亲平时一日三顿吃粗粮,月底把节省下的白馍票,换成白面“卷子”捎回家,让我享用。怕月底断顿,父亲只好从家中拿地瓜、胡萝卜或窝头带回单位,用自备的小铁锅煮着吃,以此来打发月底饥荒的日子。这种对儿子倾心的疼爱,至今想起来都让我泪目!

“端午时节杏儿黄,大街小巷棕子香。”记忆深刻的是那年端午节,中午十分,在家的我正在梨树下写作业。这时,一串“叮铃铃”的车铃声从大门外传来。听到铃声,我急忙朝大门处跑去,因为那是父亲每次回家特意转响的车铃声。

“爹,您来啦!”我十分高兴地说。“嗯!”父亲面带笑容,一边答应着,一边推着自行车往院子里走。此时,我的眼睛紧盯的是父亲那鼓囊囊的车褡子,不由得眼前一亮,知道父亲肯定又捎来好吃的零食了。

“吉安!看我给你捎的啥?”父亲掩不住内心的喜悦,大声喊着我的乳名问道。我疑惑地忙翻车褡子,惊喜地叫着:“杏!是杏!”

“还有哩!”父亲从另一面车褡子里掏出青叶和线绳缠裹的东西,在我眼前晃了一下。“是——粽子!”觜馋的我更为惊喜啦!

当我接过那粽子的同时,仰面看到站在骄阳下的父亲,早已是汗流浃背,脸上也挂满了汗珠。那时城乡是没有公路的,村庄离城里足有七八里路,骄阳下一路颠簸到家,也是很不易的。这就是十分疼爱我的父亲,那温暖的一幕,让我终生难忘!

父亲的柴油炉

早些年,还没有用煤球烧饭的时候,父亲在单位住处用的是柴油炉。

记得柴油炉整体是深蓝色的,圆型的地座,地座上面是盛柴油的储罐,储罐上面设有油芯子、可控火苗大小的调节阀等。

1974年7月,我考上了鄄城一中,鄄城一中北邻就是父亲的单位——县建筑公司。

开学的第一周,我利用星期天的时间,到父亲单位去看望他老人家。

中午时分,我推开半掩着的房门,只见父亲正蹲在房门后拾掇着什么。走近一看,原来父亲正用剪刀剔除油芯上的污渣。

“来啦?吉安。”父亲抬头看了我一眼问道。他接着说:“隔几天就要清理,要不,火就不旺了。”

看到父亲鬓发已白,苍老了许多,心里很不是滋味。我急忙蹲下身:“爹,我来吧!”我接过父亲手中带着油污的剪刀。看着破损而薰黑的柴油炉,我读出了父亲在困苦岁月的艰难,读出了父亲艰苦朴素的美德。看到这里,我不禁鼻子酸酸的。此时,想起早些年间,父亲用铁锅煮地瓜、胡萝卜充饥的往事,想起父亲一次次把白面“卷子”捎回家的疼爱,不由得眼泪夺眶而出。父亲就是这样,宁愿自己吃苦挨饿,也要疼爱自己的孩子,这是多么伟大的父爱啊!

“当!当!当!”公司伙房的午餐铃声响了。父亲低头看了一下表,吩咐我说:“你到伙房打菜去吧!”,说接,父亲便从抽屉里拿出几张馍票和菜票,递给了我。想到父亲平时不舍得吃白馍,我咋好意思去买呢?我委婉地说::“星期天我不上课,咱做着吃吧,爹!”父亲微笑着说:“那好,我点炉子!”。

炉火开始旺起来,蓝色的火苗欢快地舔着锅底,铁锅里的水发出“哧哧”的声响,。一缕缕青烟在房间里缭绕、升腾,柴油燃烧的气味越来越浓烈,呛得我直咳嗽,只好抹着眼泪“逃出”了房间。此时我心想,在那生活艰难的岁月里,不知父亲遭受过多少烟熏火燎之苦!想到这里,一种酸楚之感又涌上心头,不由得让人心中隐隐作痛!

那是我第一次,品尝父亲用柴油炉做得饭菜,感到特别的香甜,至今难以忘怀。父亲的勤俭持家、艰苦朴素、尊老爱幼的高尚品德,影响和温暖了我的一生。 

2024年5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