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济宁文学 > >散文 >
济宁文学

「散文」刘福全 ‖ 二哥

来源:本站    作者:刘福全    时间:2024-06-13      分享到:


现在多好啊,一部手机电话就可以和二哥说说老家及家人眼前的事情了。

我一直很想写写二哥的,以前也曾经写过一些简短甚少的文字,却感觉还不够满足内心的述说,似乎还有许多的话想说,这不,有的事情在我童年的记忆中已不大清楚了,顺手拿起手机打个电话,发个短信,或语音微信,就可以马上得到二哥的及时回复,这也只是转眼片刻的时间,这种情况要是在多年前只能靠写信了,来回至少半个月。

二哥说,它是一九七三年春天的时候去的东北,具体点说是黑龙江省,依安县,在大兴安岭那边。这个地方听后我也很熟悉的,我从青岛北站回东北,在火车上和陌生人闲聊,说起哈尔滨和齐齐哈尔方向,距离不算太远,坐两个小时的高铁便可以到达齐齐哈尔了。不过,我从未去过依安县,火车在哈尔滨就分开两个方向,我则去往密山,这是我对齐齐哈尔,大兴安岭,依安最为深刻的印象了,二哥曾在那儿生活过多年,那些年也是和姐姐,姐夫家在一起。那个年代生活条件并不富裕,也算不上闯关东,也算得上闯关东的偶尔现象。来过东北的人也称得上东北人了吧,一个人曾经生活的地方,一定也是属于故乡了。后来在那里,二哥也组建了自己的家庭,有一张照片我们家保存了很多年,后来的后来,没有了,记忆却不会消失,忘记的。想起来,还是最初的样子。

但愿这张照片能在大哥家找到,一定是珍贵的。

那时,我已经上学了,记忆清晰的是二哥在生产队饲养牛马。对于二哥的记忆画面,印象最为深刻而又反复浮现,我想这是一个人的童年对于家人的情感,所流淌的不同于其他的记忆吧。那也是很冷的冬天,二哥在麦场牛棚喂完牛马回家,我时常看到二哥穿着一身的黑灰色的棉袄,棉裤。个子在我们家算是特别高的,大哥也很高,不像二哥那么魁梧,肩宽,看上去很有大把的力气,干起活来那是不服其他人的。冬天对于我们这样贫寒的家庭是挺苦的,那个年代不像现在随时随地都可以买一身保暖的棉衣穿上,家里的棉花有是,布料也有的是现做一身棉衣都来得及,可是那时候绝对是一件困难的事情。看上去二哥穿的棉袄很小,又单薄,看着他一再把棉衣裹了又裹,生怕寒风吹进身体里而感到更加寒冷。这样裹紧了寒风钻进去的就会少些,也一定会暖和些吧?

大概我上一二年级的时候,得了阑尾炎,当初是俺大(爹)把我用小推车推到鱼城公社医院的,现在早已变成了(鱼城镇)。不过,鱼城镇曾经还是大名名鼎鼎的县城呢,那是我第一次去这么远的地方,绕了一个大弯儿,过了白马河,穿过一条长长的大街,我看到了什么叫:油漆马路,柏油路,沥青路。我在医院大概住了一个星期左右便出院了,期间,二哥去医院看我,当时只有俺娘在身边照顾我,一想起俺娘,我就会眼泪盈眶。二哥在卜桥村不知从哪条河,哪个大水坑里打捞的小鱼,做好了从四五里之外的家里给我送来,那个年代不像现在想吃什么就可以买点什么,营养给足了,刀口会很快愈合,长好的。记得等我拆线的时候,因为疼痛我一哭,竟然把刀口给挣开了,吓得医生有点恐慌,又仔细看了看,说是:“没啥大事,问题不大”。在鱼城医院我又住了两天,之后,二哥和三哥他们俩一起轮换着把我从医院背到了卜桥村的家里。长长的四五里路我一直在他们俩的后背上,这是我极为深刻的童年记忆,什么时候回忆起来都让我一再深刻,回荡于内心。

一九八四年,我初中毕业就去了北京干活,那是农场在北京开办的一个工厂———豆制品厂。我在那儿待了八年,八年间我常和二哥,也和大哥写信来往,他们总是问我在那儿怎么样?干什么活?干活累不累?苦不苦?那个年代已经是丰衣足食的年代了,幸福的的年代了。二哥和大哥的来信至今我还倍加爱惜,珍藏着呢,和我收藏的那些图书存放在一起。我常常说,书,是我的命根子,家人的书信也是我的命根子,我会保留在我的生命里。

二哥现在居住在老家卜桥村生活的很好,比起过去强百倍了,三个女儿也都非常听话,孝顺。每次回老家我都会去二哥家看看,吃顿饭,虽然没有住在二哥家里,在大哥家依然感觉像在二哥家一样,仿佛在一个大家庭里。再看看二哥家居住的房子和生活的饮食都是心满意足的,开心的。二哥也是六十多岁的人了,我们之间有微信,有电话,随时都可以联系,觉得都在各自的身边似的。如果想回老家,从青岛到鱼城也就一天的时间,等我不忙了,我会回去看看二哥,二嫂全家的。

一想到家乡,一想到二哥,一想到大哥他们家,还有众多的侄子,侄女,我就有一种迫不及待的心情了。恨不得明天就出发,但愿明天就实现。坐在二哥家一起吃饭,聊天,唠家常,该多开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