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济宁文学 > >散文 >
济宁文学

「散文」张玉岗 ‖ 光追律动

来源:本站    作者:张玉岗    时间:2024-06-26      分享到:


夏初的午后,悠悠无聊赖地卧在沙发里浏览相册,翻到她满月时的照片,发现背景中的陈设迥然不同,便问这是哪里?妻子粲然一笑,说这是在原先租赁的老房子里,那时你才冬瓜那么大点儿的娃娃。


悠悠听罢愈加好奇,嚷着要去老房子看看。老房子早已住了租客,冒然登门过于偏颇,便求其次,告诉她可以去老房子周围逛逛。悠悠听罢,神情难掩失落,却也爽然接受,迫不及待地出门,仿佛即将开启一次神秘的发现之旅。


老城区枣店阁府河南街,矗立着几幢老式楼房。一别数年,米色的墙漆雨迹斑驳。日影是一个笨拙的画匠,不善丹青,却又十分殷勤,让置身洸河及其支流夹角处的小楼,浮显出老照片里凝固的光影与格调。


那时,我租住在五楼,一居室,南北通透,厨房的窗外即是洸河。洸河东西走向。北岸乔木杂处,枝叶繁盛,掩映着形制相似的小楼的阔窗。饶是夏天,匝地的绿荫撑开宽阔的休闲地带,常常有遛弯的老人聚在这里拉家常。他们也有带了小孩子来的,小孩子多是两三岁光景,因此老人一堆儿,小孩子一堆儿,直到午时抑或傍晚方散去。河风拂过树梢,阔叶交织律动繁响。鸟鸣啁啾,点出一拍拍和弦,摩挲着河边的石栏。石栏是最笃诚的守护者,守护着他们的天伦之乐。


在晚间,间或也有露天电影可看。幕布撑在两棵粗壮的梧桐树间,一台微型放映机,投射出生动鲜活的场景与情节。《朝阳沟》、《平原枪声》、《高山下的花环》,一帧帧画面谱成时代的交响,于市声深处,烟火漫卷中,抚触这座小城平稳有力的脉搏。


小楼南去,有座太和桥,独拱,小巧精致,名副其实意义上的袖珍式拱形桥。太和桥弯在水上,桥下流水潺潺,宛如一条薄纱似的飘带,藻荇摇曳,点出飘带的韵致。小桥流水,氤氲着江南水乡的诗意。太和桥外,河堤路上,一排女贞疏疏落落,树身刚与一楼的窗檐平齐。六七月间,女真花一穗穗的开了,浓郁的花香,直烀人的嗓子。河风习习,阵阵花香顺着洸河往北洇,直撩得河鱼出水甩尾巴。


小楼西行过桥,堤左有条闵家胡同。胡同窄而长,店铺鳞次栉比,小吃满目琳琅:叉烧饭、麻辣烫、鸡公煲、果茶、馄炖、小面,也有露天的烧烤大排档,经济实惠,兼有色香。来胡同里小憩,便会沾染上一身烟火气;饶是久坐,浸润其间,尤其是在影影幢幢的夕照里,忽长忽短的影子和着喧嚣的市声交织成小城的经纬,时间慢下半拍,恰好让人闻一闻、尝一尝这盛世烟火,五味分明,简单真实。当步调缓下来,味蕾充分消受这绵密冗长的生活真味,既自我成全,也会自我感动。


穿过闵家胡同,即是运河路,马路对过是秀水城。秀水城蹲踞在古越河边,像一只晒太阳的金蟾。难得进城一回,便想带悠悠进去逛逛。


在街口等红绿灯,身后有人打招呼,是位陌生的大哥,方脸短发,身上套着红马甲。他是一名创城志愿者,想邀请我们参加爱卫自愿活动,捡拾绿化带中的垃圾。志愿者大哥介绍说,他们从老洋桥一路过来,随机邀请市民参与,大家都积极响应。我朝他身后望去,果然有一长溜的人,攥着长柄的夹子捡拾了烟头纸屑一类的垃圾,放进塑料袋子里。悠悠很好奇,我以身示范,接过了长柄的夹子,悠悠则戴上了手套,方便撑袋子。


我们随捡随行,一直到粉莲街的街口。志愿者大哥真诚敦厚,索回长柄夹子连声道谢。我倒有点局促了。他们一行人不为名利,抽出时间组织开展爱卫活动,用实际行动来爱这座城市,品行已是可贵。我后知后觉,现在恍然参与其中,不免抱愧。


作别了志愿者大哥,我带着悠悠取道人民公园去秀水城。


大约每座城市都有一座人民公园。心情不好的时候,到园中小坐,抑或登上低矮的山丘去吹吹风,喧闹的市声犹如直白的语言,直戳戳地扣开心门,释放掉心房里打着漩儿的坏心绪;心情好的时候,更得来园中小坐,看游人如织,树下漫走,那健康的步调正契合了小城的律动。


太和桥,闵家巷,秀水城,处处烟火漫卷。这是这座小城的街景,又是当下中国许多小城的缩影。我们建设城市,丈量城市,城市在时代的言传身教中长大,可是这断然不是钢筋水泥的简单叠加。发现城市之美,怜惜城市文化,固守城市文明,仿佛是在坚守城市的文脉与灵魂。韶华迢递,光影之中,我追逐城市的律动,与之精神合拍。如果再多一点表白,那么,就让我手中的笔,去聆听澎湃的心海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