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张振建 ‖ 桃花源里可耕田 济宁作家网—济宁市作家协会主办
主页 > 济宁文学 > 散文 >
济宁文学

「散文」张振建 ‖ 桃花源里可耕田

来源:本站    作者:张振建    时间:2024-06-27      分享到:


陶渊明是东晋大诗人,是田园诗的开山鼻祖。他的乌托邦理想在我们耳熟能详的《桃花源记》中得到了充分的描绘和体现,读之思之,令人神往。

桃花源里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桑竹、美池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男女耕作、打扮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得。其周围是桃林萦绕,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一派安然、宁静、祥和的气氛。

如果说这是陶氏的理想,不如说是我们大家的向往。但作者知道不可能实现,才有了结尾的悬念: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归往未果,寻病终。后无人问者,成为千古迷案。

但这不能否认陶渊明的田园生活,一样现实,令人神往。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方宅十余亩,草房八九间。榆柳阴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槡树巅。户庭无杂尘,虚室有余闲。

夕阳西下,劳作一天,收工回家了。远望前方,就是村庄就是家园,想着回到家里,终可一歇?在瓜棚柳下,月上中天时节,或彻上一壶土茶,或斟上一杯浊酒,与邻人品茗、对饮,啦啦家长里短,谈谈桑麻长势,好不惬意。

陶渊明毕竟是亦耕亦读的"士人",劳作之余,还不忘“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夕。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在邀邻居饮酒时,还不忘劝耕。曰:衣食当须记,力耕不吾欺。有时喝到高兴时,漉我新熟酒,已复至天旭。

笔者想,在时下物欲之际,田园已荒,村庄已没,还能有人如渊明般固守穷节。先生自喻五柳,宅边植柳五株,故五柳先生也。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忘怀得失,才能固守穷节,才可享田园生活,不知看官可否?

笔者小时候,常听母亲讲:山难改,性难移,起小的脾性改不得。陶渊明的脾性,我想如身体之基因,自小就有。那就是: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少学琴书,偶爱闲静。五六月中,北卧窗下,凉风徐徐,自谓是羲皇上人也。

陶渊明也曾年少爱追梦,一心直想往前飞: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渚。少时壮且历,抚剑独远游。饥食首阳菜,渴饮易水流。他也曾多次出仕为官,做过江州祭酒、桓玄参军、刘宋参军等职。由于性情使然,不久又归田园,后由于生计所迫,在叔父陶xx的举荐下,又做了几个月的彭泽令。但不几天,便有思归之意。何也?质性使然。饥冻虽切,违己交病,是非常痛心做不愿做的事。于是又一幅田园场境展现于视野里和生话中。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子入室,有酒盈樽。园日踄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息,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返。

农人告我春天来了,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自由自在,还是田园好啊!这里不仅可躬耕,亦可教书读书育人。

酒来为之尽,是咨无不答。有时不肯言,岂不在伐国。不淡时事,免惹祸端。仁者用其心,何偿失显默啊!

东晋门阀制度下,作为家道中落的士子陶渊明也只有这样了。

也好,远离尘嚣,桃花源里去耕田,亦不失为理想的生活方式。

老庄曰:无为、无己、无功、无名者,大智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