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刘绍泉 ‖ 母亲的炊烟
在辽西的烟台河畔,有一个绿柳环抱的小村庄,那是我的故乡。村西有五间砖瓦房,那是父母住的老宅。老屋上空升起的缕缕炊烟,那是母亲描绘的画卷。几十年的沧桑岁月尘封了我许多记忆,唯独老宅上空的炊烟却使我记忆犹新,难以忘怀。
参军离家几十年,每当回家探望父母,看到房顶上飘荡着袅袅炊烟,闻到老宅内散发着秸秆烧焦的清香,心中不由地升起一种对故乡的眷恋和对童年的回忆。
在乡村,炊烟比任何一件事物都显得特别,但它又不是乡村最醒目的事物。炊烟有时候不太让人关注,它是在人们不经意的时候悄无声息地出现。每当走出家门拐向村口小路的时候,都会忍不住回头去看飘散在村头的那缕炊烟,它们被风吹得浓了淡了,渐渐在广阔的天空里消散,被云丝儿吸纳,也变成了洁白的云朵。
往日的家乡,每当三餐前,家家户户屋顶上不断地升腾着缕缕炊烟。那炊烟交织在一起,随风飘荡,形成一片片青白交汇的云朵,盘旋在村庄的上空,显摆着小村的朝气,炫耀着故乡的生机。那炊烟里孕育着浓浓的乡情;那炊烟里承载着母亲的呼唤;那炊烟里充满着游子的思念;那炊烟渗透着母亲滴滴汗水,凝聚着家人浓浓的亲情,只有母亲燃起的炊烟最具凝聚力。
母亲的一生都与炊烟难分难解。一年四季,每天清晨的第一件事,就是先到厨房升起炊烟,不一会,宁静的小院里,就会有一股五谷的清香弥撒开来;每天晚上的最后一件事,总是揽柴烧炕,不一会儿,冰凉的被窝,就会热乎乎、暖烘烘的了。一天天,一年年,炊烟缭绕成了母亲心中温饱的凭据、心灵的归宿,剪不断,理还乱;也氤氲成了我心中淡淡的乡愁、浓浓的母爱,看到炊烟,我仿佛就看到了慈祥的母亲。
炊烟是母亲在灶台边不停忙活的身影,是盼望家人回家团聚、共进餐食的标志。哪怕母亲做的饭里,还有浓浓的烟火味,可我们谁都没有埋怨,只要有口吃的,就很满足。那是家人在一起最温馨的时刻。那饭里倾尽了母亲满腔的热泪与汗水,回想一路走来,有谁能坚持几十年如一日地去为你坚守灶膛前的那份火苗,把热腾腾的饭菜端在桌前,等你一起吃,然后还要收拾狼藉的碗筷。每当想起这些,我们亏欠母亲的太多太多,没等我们回报,母亲就匆匆离开人世,心中的那份歉意,让我们遗恨终身。母亲啊,有您在的日子该多好,您做的饭菜,我们还没吃够。如有来生,我还做您的儿子,让我来做给您吃。
母亲的炊烟,总是最先迎来黎明,最后送走黄昏。每当拂晓,东方刚刚泛起一丝鱼肚白,第一缕晨曦还没有挤进窗棂,母亲便早已穿衣起床,抱来柴禾,点燃灶火,接着便响起“咕哒、咕哒”的风箱声。这声音划破黎明前寂静的夜空,冲出小院,飞向左邻右舍,合奏于千家万户,形成浑厚雄壮的交响乐曲。踏着这优美的旋律和娴熟的节奏,灶堂内欢快的火苗随风跳跃、翩翩起舞。通红的灶火映红了母亲那勤劳的身影,调皮的炊烟不时地窜出灶口,亲吻一下母亲那沧桑的脸庞,然后便顺着烟囱飘向空中,盘旋在屋顶上,蜿蜒曲转,形似蛟龙,形成一幅美丽壮观的天然画卷。
清晨,炊烟是劳作的号角,它唤来黎明的曙光,拉开忙碌的序幕。每当家家户户屋顶上飘起炊烟时,胡同里便现出忙碌的身影,院子里也传来鸡鸭鹅狗的叫声,于是,整个村庄便沸腾起来。母亲撒玉米喂鸡,父亲熬猪食喂猪,孩子整理书包,家家都奏响劳作的序曲。饱腹之后,望着老屋上空飘散未尽的炊烟,大人走向田间,孩子奔向学校。
中午,炊烟是小憩的港湾。每当午时,家家户户都飘来美味佳肴的香甜,这扑鼻的芳香伴随着缕缕炊烟散向空中,飘向远方。午餐是三餐之主,尽管当时家境贫寒,但勤劳的母亲都会尽量做出丰盛的饭菜,或全家享用,或接亲待友。丰盛的午餐、飘香的美味,不仅是填肚充饥、补充能量的源泉,而且是牵引游子思家的纽带,更是期盼游子归来的信念。
傍晚,炊烟是家庭的召唤。每当夜暮托起晚霞,缕缕炊烟裹卷着美味飘香冉冉升起时,田埂里劳作的父亲便卸下犁耙,牵着他的老牛收工回家;放学的孩子也望着屋顶上那缕缕炊烟踏门而来。然后,一家人在土炕之上,围桌而坐,欢声笑语,其乐融融,一边品尝着母亲粗粮细作的美餐,一边谈论着邻里的奇闻趣事,盘算着自家的美好生活。没有时间约束,没有他人催促,一直到很晚很晚……
就这样,一日三餐被这世世代代延续不断的炊烟熏蒸着,被这千年一律永恒不变的旋律催熟着……
炊烟是有灵性的,它与母亲的生命息息相关。生活顺畅时,炊烟就丰满,岁月艰难时,炊烟就薄弱。在我的印象中,逢年过节的时候,是炊烟最稠密、最鼎盛的时节,也是母亲最繁忙、最快乐的时候。那些日子里,家家户户的屋顶上都冒着炊烟,袅袅悠悠,如仙女的舞袖,有的乳白,有的灰白,有的青黑,它们在村庄的上空像久别重逢的乡亲那样,或手挽着手漫步,或肩并着肩闲谈,甚至相拥相抱,儿女情长。忽然一阵风来,它们就迅速融为一体,盘桓在村庄的头顶,久久不愿离去。这幅古拙优雅的乡间炊烟图,从儿时起,就一直久久地珍藏在我的心底,至今难以忘怀。
母亲的炊烟像一位翩翩少女,那柔美的身条婀娜多姿,随风飘逸。在细雨绵绵时,她喷洒如雾;在雪花飘飘时,她挥散如花。她淡淡的身影弥漫在屋顶上空,那一派朦胧景象让整个村庄增添了无限的魅力和生机。炊烟渲染成的一幅幅图画,不知陶醉了多少诗人和画家,让人沉醉其中,不舍离去。
母亲的炊烟,写就了千年乡史,诉说着乡村往事。它是一条永恒的纽带,牵系着游子的衣襟;它是一盏指路的明灯,牵引着游子的脚步;它是一怀故乡的情缘,牵动着游子的魂梦。
如今离开家乡40多个年头了,身囤钢筋水泥林中的我,总是在夜深人静时想起母亲的炊烟,它像一泓清泉,那样清澈怡人;又像母亲温情的眼眸,永远是游离灵魂爱的港湾;更像一首又绵又长的古诗,萦绕于我的梦中,伴随我走过一段又一段艰难困苦的日子。
- 上一篇:上一篇:「散文」姜民 ‖ 感恩银行里的“活雷锋”
- 下一篇:下一篇:「散文」任广彬 ‖ 30年前,五位北京女生为我过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