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刘福全 ‖ 鱼城曾经有家“求知堂”
2010年冬天,我从千里之外的北大荒回到老家卜桥。卜桥村是我出生、成长的地方,在这里我度过了整个童年,在我的生命里深深地扎下了根,无法忘却。
到卜桥首先到鱼城镇,在镇里下了长途客车就可以步行回家了。我特别喜欢用脚步丈量从城里到卜桥,再从卜桥到鱼城这段四五里路程的距离,这样的感觉极其使人快活,也是美好的享受,更是无法言表的内在情味。文字也是难以详尽表述的,这里包含了生命的密码和生活的气息,所魂牵梦绕的相思。
大哥家二哥家都有自行车、电动车,我是不用的,只有自己的双脚才能体会到故乡和我曾经远去的童年,才能唤起久别的滋味。
在城里,我左看右看,走在鱼城的正街上,道路两边的商店一家挨着一家,很是热闹,看上去也是繁荣的景象,不到赶集的时候,算是清净一点。小时候的记忆,唯有那家磨面粉的屋子记得很牢,我曾经和母亲来此地磨过面粉。俺娘从西关一家蒸馍馍的店里,买上两三个白馍馍给父亲吃,俺爹的胃不好,这便是儿时的记忆星闪了。
我是不大喜欢逛商店的,无论在后来的初中读完去北京干活,还是现在在黄岛干活都是一样的。我最痴迷的就是逛书店,逛书店是我的第一大爱好。现在虽然买的书少了又少,还是迷恋书店的那种图书散发出来的纸墨香气,和看到一本本书的视觉享受,让一个人有了精神的兴奋感。
大概走到了鱼城的大道中心地带,小时候记得就在这一片儿有一个新华书店,那时是跟着俺娘到城里的,站在路边往里看,有好多的书摆放在玻璃柜里,小画本比较多。没有钱买,那时虽然也喜欢看,不上瘾,村里也有小画本,却很少。
过去三十年了,书店或许早就没有了吧。整条大街早已焕然一新,也称得上旧貌换新颜。走着走着,一座高一点的房子耸立在眼前,上面写着:“新华书店”四个大字,一眼让我获得了惊喜,我轻快地走进去,记得门是向西开的,并且有一个小门斗,冬天寒冷,一定是挡风的吧。里面没有让我眼睛一亮而惊奇的闪现,而是更多的失望感。没有书,只有作业本和两本新华字典,然后都是其它的商品了。
我又向货架上看了又看,找了又找,实在没有让我喜欢的东西了。我不能空手而去,那就买一支圆珠笔作为留念吧。那支笔已经十多年了,至今还保留着呢,看到它就想起了故乡,也是美好的。
想去二中看看,那里让我极为深刻,小时候我只去过一次,还是陪着村里的小伙伴小芹,去送他上学。此刻,可是我没有找到二中在哪里。这一天却给了我一个无比大的惊艳,我看到了三个大字——求知堂。求知堂,一个多么吸引人的名字啊,极富有诱惑力,也具有文雅性,更蕴含着哲理性,包含着求知的欲望感,一个好记,容易记住的店名是不会让人轻易忘记的。那时候我也开始练习写作诗歌了,也留下几首关于求知堂的作品,却找不到那些笨拙的诗歌了,不知那时的水平如何,留下点文字记录,也是让人怀想的甜蜜。
我被这个名字点燃了,向它一步步走近,它的精神世界,一个崭新的花园,会有别样的花朵吗?会有我所迷恋的图书吗?如果有,我定会购买几本带到北大荒去,带在身边阅读,欣赏。已走进求知堂,屋里没有顾客,只有我一个人,店里有两个店主,长者是母亲吧?年轻的可能是她的女儿?正值青春的年华。我问:“店里有书吗?”对方回答:“没有。”这家经营的文化用品,文化用品也可以卖点图书吧?也许图书不景气而不敢经营,这让我的满怀热情凉了一大截。想要的图书没遇上,更没看到,又一个失望涌上心头,唉,怎么没有书呢?怎么不会有书呢?书,都去了哪儿了呢?除了失望更是迷惑了……我环顾了一下四周,在柜子里选购了一支钢笔 ,钢笔可以写字,也是很好的留念,虽然没有看到书,看到钢笔也是幸运的,开心的。从一支笔中可以流淌出对故乡的情感和深深的记忆,以及岁月花色的烙印。
那个青春如花的女孩在旁边的柜子上摆持着一朵朵玫瑰花,文化用品商店有玫瑰花也是香气四溢的。有了玫瑰花的点缀也显得清新不少。为什么卖玫瑰花呢?或许是本人的爱好吧?毕竟这儿离学校二中非常近,青春期的学生都喜欢不一样的生活方式,彰显青春的情调。给生活增加点色彩也是内心欢喜的。是啊,今天是大年三十,2010年2月13日的除夕,明天就是春节了。买朵玫瑰花装扮一下春节也是靓丽、明媚的。我不喜欢这些,对我来说,也没什么意思,能买本书还是更实际一点。
后来,才知道第二天(2月14日)的春节便是情人节,原来春节和情人节相遇了,重逢了,难得一见。我走出求知堂,不知道那些玫瑰花是否出售完毕,玫瑰花毕竟象征着美好吧。
出了门,我迎面来到了“教育书店”和“育才书店”,分别从这两家书店里选购了几本自己中意的文学书籍,算是对我的失望的一大弥补吧。
多年来,我一直把书当着我的情人看待而不离不弃。胜过所有的玫瑰花。
- 上一篇:上一篇:「散文」於恢 ‖ 我家有妹已长成
- 下一篇:下一篇:「散文」井明新 ‖ 舞龙和抖空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