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邵云虎 ‖ 曾文正公的“朋友圈”
现代人热衷于“朋友圈”,曾国藩也不例外,现代人在“朋友圈”分享美拍图片、旅行见闻、个人心情、美食美景等,而他的“朋友圈”更实际、更专业,好友聚在一起,为的是研畿修身养性、寻找心理慰藉、交流文学艺术,达到增长见识、提升品味的目的。
曾文正公的“好友”主要有四类,一是朋友,二是老师,三是亦师亦友,四是老乡。讨论学问有互相拜访、书信往来、日记批注等方式,文娱活动有喝茶聊天、棋艺比拼、宴会酒场等,这些虽和今人无异,但从他的日记中可以看出他学到了很多知识,丰富了诸多阅历,结识了文化界、官僚机构等方面的名人高士,尤其是在京城为官之时,与朋友圈长时间的交流,为他积累了深厚的人脉资源,为将来主政东南战场疏通君臣关系、人才发现与任用等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曾氏出身翰林,能够率将领兵并最终平定“太平天国”之乱,成为“同治中兴”的四大能臣之首,看来他的巨大成就很大程度裨益于高大上的“朋友圈”。
1、朋友大都是诤友。
冯卓如、邵懿辰、陈源衮等对曾国藩说心里话、言实际事,即使在他贵为一品、节制四省之时,也不违心地恭维,从不隐匿其私意,甚至不惜和他翻脸、离他而去。从性格上说,曾氏并不是一个脾气和善之人,每到朋友当面顶撞他之后,他不能遏制情绪,甚至大骂出口,然而等到夜深人静,回顾白天所做之事,顿感懊恼,便把自己的反省写在日记中,第二天或者以后遇到朋友后便主动认错,所以诤友们大都原谅于他。
有一次,冯卓如负责督责防御工事的维修,因为各种材料一时难以筹集,为了抵御即将来袭的敌军,他临时用挖深沟和高垒土墙的办法整修了一道防御网,然而,当曾氏前来视察时,不管三七二十一,当着众人之面,对冯卓如一顿大骂。耿直的冯卓如本对仕途升迁没有兴致,来这里只是当顾问,曾氏居然口无遮拦,一气之下他不辞而别回家教书去了。当夜,敌军来到,由于深沟高垒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人单势孤的曾氏勉强守住了大营,敌军退后,他猛然意识到自己冤枉了冯卓如,便写信快马加鞭地寄给冯卓如表达歉意,并再次邀请他来此,冯卓如虽没有答应他,但原谅了他,还当了曾氏长子曾纪泽的私塾教师。
2、“老师”很负责。曾文正公的老师,其实就是一些前辈和长者,其中倭仁对他帮助最大,常在日记的天头上写下评语,像是对待自己的学生,他时时点醒曾氏落到实处才是最好。严厉的老师见到曾氏踏踏实实改正缺点,才会写个优、点个赞。有一次,倭仁在文章天头写道:“我辈既知此学(理学),便须努力向前,完养精神,将一切闲思维,闲应酬,闲言语扫除净尽,专心一意,钻进里面,容身立命,务要另换一个人出来,方是功夫进步,愿共勉之。”
3、亦师亦友是同道中人。这些人在以后大多成为曾氏的属下和幕僚,萧汉溪就是其中之一,他最先提醒曾氏练习写折子,应对选拔考试,相当于今天的公务员升职考试,果真,在道光二十三年的大考中,曾氏以总排名第六的会考成绩获得升职,当时参加者多达127人,升职的只有11人,曾氏连升三级,跃升到中级官职,为升入高级官职铺平了道路,之后,三十九岁的他被任命为礼部侍郎,这可是清朝大部制的副部长,实实在在的从二品的高官。所以,朝考的重要性显现出来与萧汉溪的提醒至关重要。
4、同乡是支持者。无论是每年的团拜会还是会馆的经营,以及同乡人士的婚丧嫁娶之事,曾氏都全力以赴、不负重托。京城为官不久,他就赢得了同乡人的一致认可,不论一省督抚还是普通乡儒都对他免费广而告之并寄予厚望,点赞多多,群众基础好,曾文正公的人脉资源越来越广大。事实证明,有什么样的朋友圈就有什么样的人生,曾氏结交的朋友圈无论在为人处世和个人修养上都堪称社会精英,所以,曾氏才能取得非常之功。同样道理,朋友圈的很多人也得益于他,很多人在他死后成为清末政坛的主角。网络流行的一句话便是:“有什么样的朋友圈,就有什么样的人生!”
- 上一篇:上一篇:「散文」王海青 ‖ 向文学更青处漫溯
- 下一篇:下一篇:「散文」王传钧 ‖ 工作中要敢于说不,善于说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