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朱辉 ‖ 微山湖,亲不够的母亲湖
一
一叶扁舟轻帆卷,我漫无目的地游走于芦苇荡中,河汊两旁的杞柳林里忽而传出一阵阵不知名的鸟鸣,让人不由得想一睹它的“芳容”。一碧万顷的湖面上漂浮着几多白云,那桨声里流动着一股闲适惬意的气息。
转过芦苇荡之后,我的双眸顷刻间被一大片芙蓉浦所俘获,此时此景让人不禁想起那位百年前曾到访微山湖的学者郝质玗写下的诗文“放舟芙蕖丛里,一望无极:梃梃者,如夷光出浣、丽华晓妆,嫣然有态;偃偃者,如新妇得配,倦而忘起。而风吹英落,又如姮娥脱遗,上结太虚之舍,下临元冥之宫。左则茈菱争妍,右则荷藻呈媚。重以青黄相间,香风徐来,阵阵扑面。……”。这样的景色该是何等让人沉醉其间!
但曾经我却从未发现过她的极致美感。虽是一个地道的微山人,生于斯,长于斯,从小听着父辈传唱“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起那动人的歌谣。……”长大,可我真正开始读懂这一泓湖水的时间并不长。
也许,你也曾和我有过同样的想法,倘若故乡的美景近在咫尺,反而会很少想起抽出时间走一走,看一看,心里自以为这美景搬不走,也跑不掉,因而何时都可以付诸于足下。所以,你与故乡的美景会少了些许亲密,多了些许陌生。反而是某一天当你踏上了一条远离故土的旅途时,才会愈加发现故乡那么地难以割舍,故乡的一花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仿佛也被施了神奇的魔法般,让人生出无限渴望,魂牵梦绕,夜不能寐。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我想,也许这便是美学上那个著名命题——距离产生美的所在吧。美景虽每日在旁,却鲜有时间与之亲密接触,总会为自己找来许多借口和托词,再等等,再停停。那些冠冕堂皇的借口成了一件“皇帝的新装”——自欺欺人。而只有离别故土时,你才会愈加读懂故乡,愈加思念故里。
漂泊在外的岁月里,我才明白这样的道理。只有离开她越远,才愈加感受到乡愁的难以割舍;才愈加明白多少乡人无论身在天涯海角,那叶落归根的强烈愿望;才愈加懂得珍惜每一次机会是何等弥足珍贵。
作为一名微山人,我应该庆幸,今天可以无时无刻地与母亲湖相拥,感受那份“万顷荷花红照水,千丛荷叶碧连天”的极致美感,触摸那份“微山四百水围村,一带人家翠掩门”的满目乡情,倾听那份“鸡犬桑麻风景异,俨然世外作桃源”的谆谆乡音。
微山湖一年四时风景各异。而京杭大运河就像一个匠人从南到北将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南阳湖串连在一起。微山湖就如同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横卧于鲁南大地上。曾以为我读懂了她的美丽,可是每一次与她相拥时,才发现并未真正读懂她。她就像一个谜一样的女子,留给每一个停驻于她面前的人们谜一样的开始与结束。
如今,我真正成为一名“四湖卫士”,与她长相厮守在一起,用自己全部的精力呵护她的一切,才逐渐懂得那份美丽背后的脉脉深情。回眸那几年从事湖区管理工作的点点滴滴,总让人心生无限温柔。从一个对湖泊管理、渔业管理一无所知的“门外汉”成长为一名对湖泊管理、渔业管理如数家珍的“内行人”,这破茧成蝶蜕变过程中的每一个脚步里都浸透着我对这份事业的热爱。
与大多数湖泊相比,微山湖显得有些“年轻”。她最终形成今天的规模要追溯到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黄河大决直隶东明石庄户,漫牛头河、南阳湖,顺漕运新渠南下,马公堤、漕运新渠堤等尽冲毁的历史事件。自此之后,南阳湖、独山湖、昭阳湖、微山湖连成一片,北从石佛,南至韩庄,长120余公里的微山湖轮廓初现。而要探究微山湖形成的原因,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黄河的决口泛滥长期夺泗注淮及京杭大运河的开发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而今,除了京杭大运河纵贯其中,苏、鲁、豫、皖4省38县(市)50余条河流汇于此,碧波万顷的微山湖成为了山东省第一大淡水湖,同时也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淡水湖。更让我这个乡人引以为傲的是微山湖被吉尼斯亚洲之最董事局授予“微山湖湿地亚洲第一”称号,而以微山湖湿地为基础建设的亚洲最大草甸型湖泊湿地----微山湖国家湿地公园正日益涌动着她与人心同清,与人情同淳的丝丝眷恋。
二
谈起微山湖最让人称道的美景,莫过于夏之荷与秋之苇。每年的6月份开始,那十万亩荷花竞相开放,引得无数游人流连忘返。赏荷花之百态,品湖鱼之鲜美,是留给每一个在盛夏时节来访游人最难忘的画面。
夕阳西下,碧波荡漾的湖面渐渐染上一抹玫瑰色泽,而身处其间的每个人脸上都泛着一层淡淡的金色绒光。夕阳渐渐沉入远处的湖面中,这一泓湖水也在发生着奇妙的变化,由浅入深,遂成墨绿,踮脚眺望日落的尽头,正渐渐升腾起一阵雾气,而飘渺的雾气仿佛为这一泓湖水披上了迷人的“面纱”。湖面上,不时地有小舟划过,桨声欵乃,小船的倒影碎裂开来,随着一层层波纹流向不知名的地方。
远处湖岸的窝棚里,传来一阵萧瑟缠绵的二胡独奏,抑扬顿挫的京剧唱腔穿过雾气渐生的湖面,飘过一望无垠的芦苇荡,停靠在每一个人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夕阳、荷花、芦苇、小船、二胡、京剧糅合在一起,让人仿佛不知何时走入绵延着浓浓“湖味”的画卷里。
秋风乍起十分,就该微山湖的芦苇“闪亮登场”了。微山湖的芦苇荡和其他地方的相比,不仅面积大,而且由于微山湖特殊的地理条件使得芦苇荡的分布错综复杂,倘若你独自一人在芦苇荡里穿行的话,那是肯定走不出来的。八年抗日战争时期,英勇的鲁南铁道大队、微湖大队、运河支队的战士们就是利用这辽远广阔、错综复杂的芦苇荡作掩护,有力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全力保护湖区老百姓免受日本侵略者的烧杀抢掠。
除此之外,秋天的芦苇杆上早已换上了一顶白茫茫的“帽子”,那就是美丽的芦花,从远处望向芦苇荡,仿佛误闯入了《诗经》里的一幕,“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让人不禁想眺望远方,寻觅那所谓的伊人,是否在水的另一方呢?然而,我却觉得冬与春的微山湖也别有一番韵味。
进入十月以后,萧瑟的秋风吹落了一地黄叶,原本热热闹闹地湖面一下子静了下来。那些曾在这片水美鱼肥湖水里生活多日的水鸟们也开始整装待发,飞向遥远温暖的南方。辽阔的湖面上,空留下一串串鸟鸣声。这时候的微山湖,仿佛如同法国雕塑家奥古斯迪·罗丹的雕像“思想者”一样陷入了对过往时光的回忆里。
冬天的微山湖上,北风肆掠,湖里庄台上矗立着一个个“光杆司令”——杨树。偶尔天气晴好,抬头仰望那蓝的有些发紫的天空时,仿佛心灵也插上了一双翅膀,急迫地想马上拥抱那份宁静。
此时在船上生活的渔民,有些则早已转移到湖岸庄台上修建的平房或楼房里度过有些漫长的冬日,有些则将住家船停靠在一个避风的河湾或者河汊里,躲避那凛冽刺骨的北风。
这时候,渔民们大多不从事渔业生产,那些在池塘里养殖的鱼类也仿佛进入了冬眠期般,摄食量急剧下降。而空出的大把时间,对于这些忙碌了一年的渔民而言,可不会白白地浪费掉。他们或是三五成群,围坐在火炉旁,打着扑克牌,喝着热气腾腾的茶水,闲聊着身边发生的家长里短;他们或是三三两两,到附近的乡镇里,找一份短工,靠一双勤劳能干的双手,多挣些零花钱,补贴家用。而有些上了年纪的老人们则会懒洋洋地倚靠在午后难得的暖日里,听着收音机里传来铿锵有力的唱腔,享受着一生之中难得的惬意生活。
然而,冬日的微山湖并不总是暖阳高悬。大多数的时间,天空总是灰蒙蒙的,给人一种沉默的感觉。记得有一次,我们一行5人从码头搭乘渡船过湖办事,北风从湖面上呼啸而过,不远处的庄台,成排杨树的枝桠上早已寻不到半片幸存的黄叶,那错落有序的枝条突兀地指向那灰色的天空。矗立船头,一眼望去,让人脑海里不禁闪出一个疑问:它们是在向天空诉说着什么吗?
是在倾诉那份对绿色的眷恋之情,还是在共叙岁月年轮的沧桑世事呢?看着这样的景象,一个衣衫单薄、双眉紧锁的诗人形象呼之欲出,他仰望苍天,站在船头,不断追问着:“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闇,谁能极之?冯翼惟像,何以识之?……”而这些问题的答案也许只有天知道。然而,天空总是沉默不语。
腊月年关临近,一场场纷纷扬扬地大雪开始陆续降落在大地,而湖面上则开始结起一层厚厚的冰。曾经有一位同事告诉我他的经历。有一次到湖区执法,他们租用了一只小舟留子,在厚厚的冰面上滑行,双手用力地向后划动木桨,那艘船简直像离弦的箭,脱缰的野马,一个转身就划出百米之远。当他们双脚小心翼翼的站在冰面上时,心里还有些颤巍巍的,生怕自己一个不小心,失足掉进水里面。如果真的不小心掉进冬天的湖水里,那滋味绝对是冰冻三尺,一言难尽。
但随行的船老大则像没事的人一般,在冰面上如履平地。船老大笑呵呵地告诉他们:“这搁以前冬天封湖的时候,从码头不用坐船就可以用板车拉着货物到微山岛上,而且速度比坐船快许多。可惜,最近几年这样的场景已经很少见到。不仅因为湖区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板车的身影越来越稀少,而且现在湖面结冰的厚度也大不如以前。也许这就是全球变暖的征兆吧。”
听着船老大的一番话之后,我的同事禁不住问起:“老大哥,这么关心全球大事,连全球变暖的事情都知道。”船老大则不以为然地说:“全球变暖这可是头等大事,怎么能不关心呢?”
而冬日雪后的微山湖,虽然少了许多热闹,但是却多了一些纯净的气息。原本碧波荡漾的湖面早已结了一层厚厚的冰,湖里的庄台上,湖岸边停靠的大大小小的船头前,还有那早已枯黄的芦苇荡里,都披着一层厚厚的白雪,褪去了冬日常见的灰色外衣,天地间一片白茫茫,如同走进了一个梦幻般的冰天雪国。而这冰天雪国里的一切,此时此刻只属于你一个人。这份纯净的氛围,会让每个烦躁的心一下子变得安静起来,停下匆忙的脚步,思索人生百态,感悟生活万千。
这就是我眼中冬日的微山湖。没有多少气势跌宕的剧情做铺垫,只有一些家长里短,人生琐事缠绕其间。但正是因为这份平凡和纯净,才让微山湖一下子变得亲切起来,可爱起来。
相较于冬之纯净,春天的微山湖却又是另一番景致。温暖的南风渐起,那些经历严冬洗礼的微山湖“土著民们”开始蠢蠢欲动,湿地的天空上开始飘动春天的旋律。湖岸两旁的杞柳林、芦苇荡还有许多不知名的野花野草,乘着和煦的春风,一个个争先恐后冒出了娇嫩的新芽。而那些微山湖土著动物们则开始忙碌起来,准备迎接新生活的开始。此时的微山湖,无处不在洋溢着新生的喜悦。
南来的燕子在春光里上下飞翔,色彩斑斓的蝴蝶在湖岸的野花丛里迎风翩跹,还有那红蜻蜓、黄蜻蜓、蓝蜻蜓三五成群地在草尖柳梢上嬉戏打闹。而湖区的渔民们则开始准备今年的渔业生产,有的趁着暖日头缝补渔网,有的在不断加固池塘四周的池埂,有的在芦苇荡里下地笼,守株待兔等待那些冒失的鱼虾们自投罗网。
一年之计在于春。对于湖区渔民而言,意义却非同一般。尤其是立春那天,下湖捕上来的第一条具有微山湖区特色的“四鼻孔鲤鱼”被称为“头鱼”,象征着吉祥和富贵,有喜庆有余的好彩头,因而备受广大渔民的重视。倘若谁家赢得了今年的“头鱼”,那这一年的好兆头一定会接二连三飞入自家院落里。
春天的微山湖,虽然少了夏日的荷香四溢,秋天的芦花皎洁,冬日的纯净气息,但是却多了一些“喧闹”。这喧闹之中,涌动着一种生命的奇迹,那是历经寒冬考验之后的“蝶变”,那是生机盎然希望满满的福祉,那是一曲只应天上有的“春天圆舞曲”。
三
今天的微山湖上,万顷红荷,百里芦荡,鸥鹭翔集,碧波荡漾。但曾经她也黯然神伤,沉默不语,了无生趣,一片萧索。除了全球生态大环境发生变化的影响之外,更多的是由于我们这群湖的儿女对母亲湖毫无节制的索取所造成的。“杀鸡取卵”“竭泽而渔”成为了微山湖每日都要上演的一幕。
美丽的微山湖也渐渐成为无数人心中的一个梦,易碎,残酷,飘渺。这是一件让人多么痛心的事情。然而,那时人们的观念和思维仍以为湖泊的各类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甚至连被称为“人有捕鱼的千方百计,而鱼有万子万孙”的微山湖鲫鱼的产量也在急剧下滑。
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微山湖正在向她的儿女们敲响警钟,微山湖也在不断警醒人们倘若不彻底改变过去落后的渔业生产方式和对湖泊湿地资源的过度开发模式,她的生命也将要在漫长的时间长河里转瞬即逝。到那时,也许湖的儿女只能够从冰冷的中国地图上怀念曾经的母亲湖,也许母亲湖的倩影只能够停驻在每一个关心她儿女的记忆深处。
痛定思痛,痛何如哉!今天的微山人开始了对母亲湖的救赎之路。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还给母亲湖一个美好的明天。连续多年开展渔业人工增殖放流活动,让鱼游虾嬉、银鳞雀跃的场景重回到人们的眼前,久居湖区的渔民笑了,天南海北的游人笑了。微山湖国家湿地公园、各类生态渔业示范园区分布在这片多情的土地上,湖区湿地生态环境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微山人的生活居住条件也在日趋完善。微山人的生态环保意识正逐步加强,各类环保主题性实践活动在微山这座湖滨城市里从未间断。良好的生态宜居环境为这片土地带来的不仅是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更多的是吸引着南来北往投资者瞩目的眼光。
而这一切的逐步实现,绝非一日之功,一时之计。社会发展中,每一次的改变都意味着要革除旧思维,突破自我,重塑未来。作为一个微山人,我热爱这片土地,但我更加冷静地看待这片土地。“老王卖瓜、自卖自夸”,固然可以短时间为生态文明建设、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经济效益,但若没有过硬的生态宜居环境做后盾,没有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的发展气魄,微山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道路不会走的更远,走的更深入,更无从谈起美丽微山梦的最终实现。
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但如果没有脚踏实地的走下去,这条路早晚会被野草和荆棘重新占领。因而微山生态文明建设,微山湖湿地资源多样性的保护需要我们每一个“四湖卫士”,俯下身来,扎扎实实地将工作开展下去。
单拿微山湖渔业人工增殖放流活动的举办来说。从2004年开始,微山渔业工作者就开始尝试在微山湖放流鱼苗的试点工作。当第一桶活蹦乱跳的鱼苗游入湖水里的那一刻,一代微山渔业人的梦想便成为了现实。这也是微山渔业发展理念转变的开始,从计划经济时代为国家和人民提供湖区大量捕捞的渔获物,到让湖泊湿地休养生息,并通过渔业人工增殖放流活动的举办,进一步平衡湖区生态循环系统,优化自然生物种群构成,使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
微山湖渔业人工增殖放流活动不是单一性的公益活动,是一个牵涉到方方面面的系统性工程。从渔政执法、湿地保护利用和综合开发、沿湖生态环境的综合整治、湖岸防护林的建设等等都有千丝万缕的关联。这就好比是一个人身体里的血液循环系统,只有血流通畅,人才不会诱发各类突发性疾病,危机身体健康。因此,围绕着微山湖开展的各项工作都离不开“生态”二字,其最根本的目标就是还给子孙后代一个更加美丽的微山湖。
因而,为了做好这项工作,需要我们更为缜密的筹备和组织作保障。从苗种招标、苗种检疫、苗种运输、苗种投放以及投放后的渔政执法巡航等等,都需要我们投入大量的物力、人力、财力作为后盾。在过去,这些工作只有渔业部门在实施,普通的市民并不完全知晓这一项工作的性质和全过程,并不能亲身体会渔业人工增殖放流工作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基于上述的综合考虑,从2013年开始,微山渔业人有了新的举措。将过去的渔业人工增殖放流活动和休闲放鱼节结合起来。在南阳古镇和微山湖国家湿地公园红色码头举办了首届微山湖放鱼节。“天地人和,亲水爱鱼”,“休闲放鱼,鱼乐无穷”……将放鱼与休闲结合起来,不仅让普通市民亲身感知人工增殖放流的过程和价值,而且也让过去有些“神秘”的渔业人工增殖放流活动摘下了“面纱”,真正成为全社会人人参与的一项公益性活动。同时,也让“弘扬生态文化,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成为一件摸得着、看得见、真真切切发生在每个人周围的家常事。
正是通过上面的一系列行动,今天的微山湖湿地才变得愈发迷人;正是通过持之以恒的坚守,美丽的微山湖才又重回人们的面前;正是通过你、我、他共同的不懈努力,现在才可以大声地对世人说:“大美微山湖,我们一直在行动!”
四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没有思想做先导的行动,注定不会走得更长远。微山湖湿地的保护工作如何开展下去,不是几个文件、政策颁布后强制实施便可以高枕无忧的,关键是从根本上改变微山人过去的旧理念和意识。从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思想根源上做文章,将生态保护工作内化于心,并积极响应保护生态环境的各项行动和措施。只有如此,生态文明的建设才能落到实处,抓住关键。
而一个人思想和观念的改变绝非易事。因为思想和观念看不见,摸不到,只有从一个人的不同行为上初露端倪。因而在全社会除了积极弘扬生态文化,通过各种新闻宣传媒介加大传播力度,让人人都清楚的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绝非一句空话,继而才能让人人从身边的小事情中发现并懂得生态文明建设就在举手投足之间。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只有从小在少年儿童心里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和意识,才能影响他成长的一生。心理学认为,幼年时期所了解和感知的事物,往往会成为一个人坚守一辈子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源泉。但成年人的我们又该怎么办呢?
欲明人者先自明。作为我们首先一定要深入感知生态文明建设的细枝末节,不能浅尝辄止,只求一知半解,一定要领悟透其内涵,全面把握生态文化、生态文明的方方面面。自己要做一个“明白人”,才能以身作则,为周围人树立起一个良好的榜样。其次,一定要学会方式、方法的科学合理应用,将方式方法适用得当,才能学的透,学的深,将生态文明建设内化于行。最后,作为我们一定要树立“持久战”的思想准备,生态文明理念和观念的践行之路绝非今日事今日毕,绝非一帆风顺的阳光大道,一定会碰到挫折和坎坷。但只要一生坚守,一以贯之,其实也不是难事。
生态文化、生态文明常会沦为一个口号,一句空话。因而,如何将它落到实处是新时代微山人必须要思考的问题。我们党的优良作风传统是实事求是,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情,处理问题。因此,我们先要摸清生态文化、生态文明的脉搏在哪里。学会号脉,才能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生态文化、生态文明是一个宏观性、全方位的理念,作为一名普通群众而言,首先要将生活中的小事情做好,才能谈如何做好一名环保志愿者,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志愿者行动中,收获人生更多喜悦。生活中的小事情,无怪乎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节约每一度电和每一方水、科学合理规划出行,做到能步行的时候尽量步行,能不用车的时候尽量不用车,将夏天空调的温度调高1度,学会合理利用废旧物品……这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细节上无不闪耀着生态文明的“星星之火”。这些事情看起来很容易,但是要想持之以恒坚持下去,成为生活中的习惯性动作,却绝非一日之功。
但有志者,事竟成。我相信,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到这些事情。但今天,在我们中间有许多人还没有完全真正做到这一点,追根溯源,还是我们思想和观念上转变的不够彻底,不够深入。往往因为生活中所谓的“面子问题”,自我感觉俯下身子捡起纸屑是一件很丢人的事。生活中做一个节约者,往往会给某些人产生“吝啬鬼”的感觉。
其实不然,俯下身子捡起纸屑的行为并不是低人一等,反而是一个人人性向善的崇高表现。一个连身边纸屑都不愿捡起的人,在生活中碰到大是大非问题就难以把握住自己的底线。最终在生活的大染缸里,写下难以挽回的人生败笔。生活上节约点,工作中节省些,这绝不是吝啬的代言词。恰恰相反,这种行为本身就代表着慷慨大方。因为,节约下来的资源恰恰让其他人享受到更多的资源。这不是吝啬,反而是舍得。
孟子曾言:“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我们往往只会关注前一句,鱼与熊掌的两难选择问题,而忽略了后一句。其实,孟子早已做出了肯定的选择,“舍鱼而取熊掌者也”。人生也是如此,节约下来的所有资源,其实就是一种人生舍得的智慧和态度,一种利他的人之本质体现。所以,这又从何谈起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吝啬鬼”呢?反而和其他人相比,不仅慷慨大方,而且还不知道达到什么数量级别呢?
生态文化、生态文明思想和观念融入到每一个人的血液里,注定会有一个十分漫长曲折的等待过程。但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一句真理,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在用心呵护大美微山湖上,激流险滩和雷鸣闪电的存在是必然的,但一个充满自信并脚踏实地的微山也将能打赢这场生态文明建设的硬仗。
五
被誉为俄罗斯诗歌月亮的著名女诗人阿赫玛托娃·安娜·安德烈耶夫娜是我喜欢的一位诗人,她曾经写过一首名为《祖国土》的十四行诗:
我们不用护身香囊把它带在胸口,
也不用激情的诗为它放声痛哭,
它不给我们苦味的梦增添苦楚,
它也不像是上帝许给的天国乐土。
我们心中不知它的价值何在,
我们也没想拿它来进行买卖,
我们在它上面默默受难、遭灾,
我们甚至从不记起它的存在。
是的,对我们,这是套鞋上的污泥,
是的,对我们,这是牙齿间的沙砾,
我们把它践踏蹂躏,磨成齑粉
这多余的,哪儿都用不着的灰尘!
但我们都躺进它怀里,和它化为一体,
因此才不拘礼节地称呼它:自己的土地。
每当反复背诵这首十四行诗的时候,我的脑海里总会不断闪回这些年自己对母亲湖的逐步了解加深,并时时相拥的成长历程。这一路走来,发生了许许多多让我印象深刻的事情。在保护母亲湖的每一个日日夜夜里,我总会在星光闪烁的某一个夜深人静的时候,独坐窗前,思考自己和母亲湖的未来。
我们都会老去,我们都会因为生活中发生的种种与这份职业变成两个“既熟悉又陌生”的朋友,我们都会有一天离开了这份事业。但这并不能代表我们放弃了保护微山湖,呵护生态文明的誓言,但这并不代表我们逃脱自己应该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与这份所挚爱的事业渐行渐远。
相反,我们离开今天的岗位和所从事的具体工作时,一定会更加想念现在的我们,一定会更加清楚的记起现在的每一个细节和角落,一定会更加懂得今天的幸福与甜蜜得来不易。
因为这是一个崇高的事业,因为这是一个伟大的事业,因为这是一个实现个人理想和人生价值的事业。更让我自己怀念的是那群早夕相处的同事们。因为为了同一个事业,为了同一个梦想,为了同一个家园聚在一起,这就是生活对我们最大的恩赐。
也许有一天,当我们都老了,抬不动腿,下不了床,再到守候一生的微山湖里走一走,看一看,成为了一种奢望,生活只留下那些甜美的回忆。也许有一天,当我们都老了,再想去看一看今天的微山湖时,一定会很难找到现在的一点踪影,因为到那时,这一泓让人亲不够的湖水必将焕发出更多姿多彩的神采。大美微山湖不再是一个渴望不可求的梦。而我们这群微山湖生态文明建设过程的奋斗者和见证者,也将用实干为每一个“四湖卫士”的人生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希望美好,重在行动。需要我们今天做的工作还有很多,需要面对的挑战和没有预见到的困难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再加把劲,再努力一把的行动和工作还没有完成时的迹象,生态文明建设只有现在进行时。
因而,我们要更勤奋些,更团结些,更扎实些,将弘扬生态文化,推进微山生态文明,建设大美微山湖的道路走得更宽广些,更自信些,更坚实些,为保护母亲湖的生态文明建设行动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黑夜无论怎样悠长,白昼总会到来。在保护母亲湖生物多样性的道路上,还有一点是至关重要的,那就是一个人的信仰。没有坚定信仰做为后盾,在开展工作的时候,我们会少些底气,少些动力,少些恒心。所以,我们每一个人必须怀揣着理想和信念,不止步,不回头,直视远方,砥砺奋进。
- 上一篇:上一篇:「散文」杨恒坡 ‖ 蒹葭
- 下一篇:下一篇:「散文」程凌虚 ‖ 喝茶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