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蒋庄懿 ‖ 宣教娱乐外,艺术不能丢——评花鼓小戏《红布币》 济宁作家网—济宁市作家协会主办
主页 > 济宁文学 > 散文 >
济宁文学

「散文」蒋庄懿 ‖ 宣教娱乐外,艺术不能丢——评花鼓小戏《红布币》

来源:本站    作者:蒋庄懿    时间:2024-10-14      分享到:


第八届湖南艺术节小戏、小品展演中,由衡东县恒韵花鼓戏演艺有限责任公司创作排演的《红布币》,这个红色金融历史题材的花鼓小戏,将作品的宣教功能、娱乐性与艺术性较好结合,值得分析讨论。

该剧的历史背景是,1926年4月,共产党员贺尔康受中共湘区委员会派遣,到柴山洲地区领导农民运动。农会组织农民开仓平粜,没收地主侵吞的公产、祠产,开展了减租、减息等与土豪劣绅的斗争。同时为了在经济上帮助农民融通资金,摆脱高利贷的盘剥,根据党提出的建立农村无息、低息借贷所的金融主张,贺尔康、文海南等共产党人破天荒地成立农民自己的银行,发行由白竹布制成的面值为一元的第一枚红色货币。

这共产党人的红色金融创举,为民利民,服务穷苦的红色金融初心,挖掘表现,宣讲传播的意义和蕴含的真心为人民服务而不是为“人民币”服务的共产主义精神教益,具有现实关涉与教化价值。这是该剧承载的宣教作用。

戏剧的宣教要建立在其艺术之上,违背戏剧创作规律,简单罗列,直白宣讲是不行的。而本剧题材的历史性、行业性,如银行运行、宗旨、章程、货币功能、借贷流通、扶助服务措施等信息,是必然要有所输出的。对这段千头万绪历时一年多的红色金融历史,如何在二十多分钟小戏的限定性下,用戏剧手法来编织剧情事件,依靠人物行动和具体的情境细节去展现,这对于创作团队提出了高难度的要求。然而,该剧主创在限定性下选择的是更具有限定性的“三一律”表现方式:以第一农民银行驻地,柴山州“夏拜公祠”前的地坪为故事发生的地点;时间上选取农民银行开办后不久的一天上午;事件构建为一场土豪劣绅和国民党右派收买地痞代理人,阴谋破坏银行开办的“金融战”。艺术的娱乐性发挥作用,总是能让人被吸引,且能给人带来愉悦、藉慰、舒心与快意等情绪价值。该剧设置的首先来与农民银行打“金融战”的,是一个忽然兜里有不少银元,还担了好几只猪仔来卖,一急还结巴的好色光棍地痞。这样的人物设置自然符合“无丑不成戏”的喜剧娱乐性要求。

我们来看剧情——得病老人和孙女前来借钱看病,根据银行章程要七人监事会认定才能发放贷款,经理文海南特事特办,拿出自己一张布币的工资要先借给她们,地痞突然发难,掏出一块银元也要借给祖孙俩,并说拿白布条子钱要办手续,要算利息,他借不要字据、不要利息,爱借多久借多久。面对这扰乱农会金融秩序,污蔑布币不及“嗡嗡”吹得响的银钱的“来者不善”,文海南让地痞确认他借出的银钱,迟早要还银钱后,表明农民银行和农民消费合作社可以接受穷苦人今天还一篮黄贡椒,明天还一簸箕红薯萝卜,后天还一只水鸭来还贷。地痞拒绝算这种烂布巾细账,文海南表明农民银行、消费合作“助生产服务贫苦阶级,市收平粜,宽限展期,低息无息。一心利民应民急”的宗旨,就愿意为贷款贫苦人算这种烂布巾细账。而且布币在周边区县都有兑换点,可自由兑换铜、银钱。办贷农民拥护认可布币,地痞见状又要把银元送给祖孙,不要她们还。但孙女清醒拿地痞钱“好吃难消化”,郑重宣布她要向农民银行借贷,自己纳鞋采茶来还。以上有喜剧性趣味和有悬念的人物设置,以及两相拉锯争斗的情节,是能吸引观众的。同时,相关银行与布币信息也自然、有效输出。又败一阵的地痞见百姓积极借贷,又高叫便宜买猪仔,价格比低于市价的合作社还低。文海南却和颜悦色地问地痞是不是“赢了大骰子”,银钱随便借,还收了这么多猪仔卖。并表示要全部买下地痞的猪仔。地痞立即在群众中点火,说文海南收猪仔是自己要赚差价,他偏不买给他。

这时候,国民党的右派专员带着持枪喽啰来了,他打圆场和文海南套近乎,说刘家祠堂第二农民银行又要办起来,让地主豪绅入个股,比派捐筹款更容易且更有利可图——“有权有利细谋划,风云变幻要想身家”。文海南义正言辞斥责,地痞又抓住他要全收猪仔赚差价起哄,文海南表明自己为合作社收购的正当,并依据禁绝赌博的农会章程,要没收地痞的赌博所得。地痞向专员求救这才说出银钱、猪仔来自专员的爹。这段剧情让正面人物故露“破绽”,引蛇出洞,再有效反击,人物的智慧、操守、品格通过动作和反动作得以体现,也达到吸引观众和有效“释疑”的目的。反动派的阴谋昭然若揭,专员气急败坏使出最后一招,污蔑银行私分公款,账目不清要查封银行,并斥农民银行布币“一把烂布巾,那也叫钱?”文海南针锋相对的唱词,看似有违写作原理和为难作曲,然而恰恰是这句句收在“钱”字上唱词,激活了作曲与演员的创造性——“那不叫钱?那才叫钱!农民的钱!农民的血汗钱,被土豪劣绅奸商地主盘剥后,打回来的红彤彤的血汗钱!”同时也点了“红布币”的题。花鼓小戏《红布币》在二度创作方面,如导演的调度、动作设计;表演的写实与夸张;作曲配器的依传统、求贴切、谋创新;舞美的服务呈现;人物形象设计的时代感与形象感贴切等,还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这个戏寓宣教、娱乐于艺术创作之中,是一个规矩圆融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