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商海蠡测 ‖ 庐山恋在白鹿洞 济宁作家网—济宁市作家协会主办
主页 > 济宁文学 > 散文 >
济宁文学

「随笔」商海蠡测 ‖ 庐山恋在白鹿洞

来源:本站    作者:商海蠡测    时间:2024-10-31      分享到:


从观音山上下来,走出净土苑的时候雨势已经大了。坐到车上,回看着山顶高高站立在烟雨里的金色大佛,大安法师的那一句高悬在接引桥头的断喝:“孩子,回来吧!”还在猛烈地敲打着我的心房。

  那些三步一拜五步一叩的祈福者,或许也是抱着这样一种强烈的心愿吧。

  冒雨前行,过秀峰就到了观音桥。这是一次与美丽的约会,烟雨濛濛,小雨微喧,草木闪光,流水潺潺,平畴盈野,屋舍俨然,在青石板铺成的小路上,悠闲地听着雨打伞盖声游览庐山,别有一番味道。


  山势逐渐变高,四周的树木也都压迫过来,雨声似乎大了。忽然,眼前出现一座四翼凌空的四角亭,亭旁一道清流喧哗而过,这就是漱玉亭。穿过濛濛烟雨往前看,一座美丽的石桥横卧在山涧之上,这就是观音桥了。

  据说1980年代拍摄电影《庐山恋》第一吻的地方就是这座石桥。桥头有一石亭,上书“天下第六泉”。站在石桥上观看,只见对面山石陡立,树木森森;桥下山涧幽深,怪石嶙峋,细水浅流,时有时隐。


  这座观音桥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距今已超千年,是中国最古老的石拱桥之一,可与河北的赵州桥相媲美。观音桥原来叫三峡桥,为单孔石构,长24.2米,宽4.1米,高9.8米,横跨三峡涧,是国家级文保单位。

  走过观音桥,贴山路南行,但见古木参天,竹影憧憧,凉风拂面,细雨飘飘,好一派神仙境地。原来这里就是当年江西省省长熊式辉给蒋介石和宋美龄夫妇建的行宫了。据说蒋先生夫妇甚爱这个地方,还专门从外地移植来两棵松树栽在行宫旁的空地上。现在这两株松树粗可环抱,上参云天,只是世间早已物是人非了。


  从观音桥景区出来,到达白鹿洞书院时,雨声已经连成了一片,天色也渐渐暗了下来,看看时间,刚过下午三点。

  白鹿洞书院建筑群位于庐山五老峰的东南麓,四山环合,依山而建,门前有贯道溪四季流过,从西向东并列,分别是先贤书院、棂星门院、白鹿洞书院、紫阳书院、延宾馆。


  先贤书院实际上是朱熹的纪念馆。因为白鹿洞书院是朱熹在南宋淳熙六年(1179年)被任命为南康知军后而复建的,朱熹对于白鹿洞书院有再造之功,可以说没有朱熹就没有后来的白鹿洞书院。

  进入院内,但见两株枝叶茂盛的桂花树亭亭玉立,引人注目。院内有亭,曰:丹桂亭;亭内有碑,曰:紫阳手植丹桂。朱熹,字紫阳。原来这里的一株金桂,一株银桂都是朱熹当年栽种下的。


  北宋著名理学家周敦颐、程颐、程颢、朱熹、吕祖谦、陆九渊和明代的王阳明都曾在此讲学,为国家培养出了不少栋梁之材,一时白鹿洞书院成为了南方的学术中心,被后世称为中国四大书院之首。

  主殿是朱子祠。祠内,正面是三通石碑,中间的是朱子自画像石刻,左边的是《白鹿洞书院揭示》,右边的是《文公朱子专祠碑记》,上面是清代康熙皇帝手书的“天性达学”匾额。


  院内收藏有紫霞真人于辛巳年三月写的《游白鹿洞歌》的全部石刻:“何年白鹿洞,正傍五老峰。五老去天不盈尺,俯窥人世烟云重。我欲揽秀色,一一青芙蓉。举手石门开半掩,绿鬟玉女如相逢。风雷隐隐万壑泻,凭崖倚树闻清钟。洞门之外百丈松,千株尽化为苍龙。驾苍龙,骑白鹿,泉堪饮,芝可服。何人肯入空山宿?空山空山即我屋,一卷黄庭石上读。”

  这首诗,诗意想像奇特,飘逸不羁;碑刻刻画雄奇,如钩如铁,珠联璧合,一派仙风道骨,形神俱似唐代诗仙李太白,堪称国宝。


  棂星门院,仿曲阜孔庙建筑样式建造。穿过棂星门,过“正学之门”,进大成殿,里面供奉着万世师表的孔子,意为这里是儒学的正宗。


  白鹿洞书院坐北朝南,三进院落,四合院结构,主要为明清风格的石木或砖石建筑,屋顶为人字形硬山顶。

  白鹿洞书院的门楼是八字形砖木结构,重檐悬山顶覆以灰瓦,檐下砌有一长条形框,中有穿孔十字叶形五个,再下为花岗岩石额,上书“白鹿洞书院”五字。门内为一小院,青砖铺地,东西为厢房。


  北面是御书阁又名圣旨阁,始建于南宋淳熙八年(1181年),主要收藏皇帝御赐的《十三经注疏》《二十一史》《古文渊鉴》《朱子全书》等而建。院内有明清以来的碑刻150余块。

  御书阁的后面是明伦堂,系明正统三年,南唐知府翟溥福所建,是书院授课的地方。明伦堂的靠北墙巨幅屏风上的《白鹿洞书院揭示》,和左右墙壁上朱子手书的忠、孝、廉、节四块大字碑刻,言简意赅,直抵人心,撼人心魄,揭示出传统教育的经典要义。明伦堂的一副对联是:“鹿豕与游,物我相忘之地;泉峰交映,仁智独得之天。”


  再后面是白鹿洞。白鹿洞是一个在山壁上挖出的半圆形石洞,地铺石砖,一只小鹿卧在石基上,后面是一块石屏,上刻《大司马大中丞蔡公重兴白鹿洞碑记》,为清代顺治年间的洞主熊维典所撰。洞的正壁上还有明嘉靖九年南康知府王溱所书的《鹿洞记》。

  山上有思贤台,筑于明嘉靖九年。台上有亭,系江西巡按曹汴在嘉靖三十年所建。


  白鹿洞书院的西边是紫阳书院。院内有北宋大儒周敦颐的雕像。过去主要是师生学习研读的所在。

  最西边的是延宾馆,里面有一尊巨大的朱子雕像。这里曾是白鹿洞书院接待宾客的所在。


  雨中匆匆的游览,让人目不暇接;开始喧哗的雨滴和黯淡无光的天色也让人恍惚间有穿越到远古之感,这是一场千里之外千年之后的心灵叩问,这是一次弥足珍贵的精神困扰的求解之旅。

  雨越下越大,原来计划内的登山只好作罢。但有一个巨大的问号却越来越清晰,答案可能就在朱子祠里的《白鹿洞书院揭示》。

  为什么白鹿洞书院会成为中国古代书院之首?为什么《白鹿洞书院揭示》会成为全国书院的校规?为什么这一篇“朱子教条”会影响中国教育七百年?这一篇校规怎样才能与现代中国执政者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相结合?从而磨砺出中华民族追求的文化强国目标,让千千万万中国人建立起自己的人生信仰?


  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2024.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