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济宁文学 > >散文 >
济宁文学

「散文」江夜雨 ‖ 金乡记忆——胡汝桂:从金乡走出的明代中组部副部长

来源:本站    作者:江夜雨    时间:2025-01-10      分享到:


上个世纪四十年代,金乡县城拐角至秦小街)称为建设街,此街古老建筑较多,多为明朝官员在此建设的宅院,从西至东,有河南布政使杨挺高的庐舍并通往坑塘中的凉亭,胡汝桂、郭东藩的院落及石牌坊,天官大夫坊和秩宗清署坊;路北为周家家祠。天官大夫坊即为嘉靖朝吏部侍郎胡汝桂的牌坊,其家族娄子寺胡氏先祖于唐朝初年建居徐州西北隅百里胡田村,宋元年间经兵变迁居娄子寺,这支胡氏在徐州地区已生活1300余年。明朝洪武初年,二房迁往山东金乡县,后因胡汝桂之名被称为——天官胡族。今羊山镇葛山脚下的山前胡庄胡福大道中段路南,有一口保存完整的千年古井,井水甘甜柔和。据传,这口古井挖掘于宋朝中期。明朝嘉靖年间,胡汝桂少年经常来此村采风,每次来必饮此井之水,所以后人把这口水井称为“状元泉”。

这位金乡土生土长的曾担任明朝嘉靖时期的吏部侍郎。相当于现代的中央组织部副部长。任职期,胡汝桂不畏世俗,不畏强权,公道公平公正的遴选官员,政声卓著,为时人及后世所称道,因腿部残疾,故有“跛脚天官”之称。

胡汝桂,字芳莆,号小渠,别号泗津,其先祖明洪武九年从徐州铜邑娄子寺迁金乡县城东南草场坡(今金乡化雨),自幼聪明颖悟,深得父亲胡洞的喜爱,故勤加管教,数次更换老师。他勤学好问,理解力强,思路清奇,好突发奇问,所提问题常令老师不知如何回答,世人称奇。其父以此颇为自得,这也是胡汝桂少年求学多次更换老师的原因,最后胡父不得不出重资聘名师教之。名师出高徒,明嘉靖乙卯(1555)举人,明朝嘉靖丙辰(1556年)进士,间隔一年即由举人考选进士,与屡试不第的金乡名士秦一水相比,实属难得。

胡汝桂童年时期就以聪明睿智而闻名乡里,关于他传说也就比较多,其中流传最广的是“砖头上摆豆腐”。当时负有神童之名的胡汝桂的开蒙老师是位60多岁的老童生,因为牙口不好,胡家每顿饭都给他炖豆腐或煎豆腐吃,天天如此,就吃腻了,可是又不好明说。一次饭后,老先生就把一块豆腐放在砖上,胡父收碗时看见了,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便问胡汝桂先生此举何意。胡汝桂不假思索地说:“先生准是不爱吃豆腐了。”胡父问:“你怎么知道?”胡汝桂说:“你看,豆腐放在砖上,不是明明说咱家专给他豆腐吃吗?”胡父说:“那你说给他换什么菜好?”胡汝桂说:“我看下顿菜就炒豆角吧。”胡父说:“为什么?”胡汝桂说:“这几天先生老是给我们讲两只山羊过桥,互不相让的故事,那不是斗(豆)角吗?”

胡汝桂是个极为讲究原则的人。进士及第后被授行人司行人,三年期满,执政者议选部属台省。这个职位要求三十岁以上的人担任,胡汝桂便坚决地以年龄不合格推辞了。征求他的意见时他愿意去刑部,理由是刑部“读律可以知政,淡泊可以养心”于是授刑部湖广清吏司主事。因其为政清廉,执法严明,于嘉靖三十八年十二月升为征仕郎刑部湖广清吏司署员外郎事中书舍人。胡汝桂有此殊遇,更加勤奋,秉公执法,不徇私情,政声卓著,接着升为吏部文选清吏司郎中。吏部是六大部之首,按天地春夏秋冬的排列,吏部称为天官,是人事任免的重要机关,所以吏部尚书又称为大冢宰。吏部既然是掌管人事的,一切官吏的升降、赏罚、任免都要吏部掌管执行。胡汝桂所在的文选清吏司是主管了解官员的优劣,为升降赏罚提供依据的,是人们最关注的地方。他一上任就严格约束自己:不吃请,不受贿,亲朋相会不谈政事,所有请托一概谢绝。对自己分管的事察典清操严肃认真,不论亲仇优劣如实奏报。曾说过“吾官题才以甄别九流是惟,在吾明且公耳!吾岂能步人踵为进退,视人睫为高下耶?”“今天下有一材未用,用弗当者,皆某之责!”胡汝桂身体力行,亲友、同寅都不敢以私情相托,就是他的顶头上司也不敢嘱以营私。很快由奉政大夫改为太常寺少卿。

胡汝桂在京任职了解到海瑞、杨继盛等耿直、忠于大明、指责权贵从不讳言,因公常与之来往,在海瑞蒙冤下狱时曾仗义执言,上书为之辩怨,并不计较个人得失。兵部武选司杨继盛因奏劾权臣严嵩十大罪状下狱被杀后,胡汝桂因公路过容城,不顾人们劝说写了祭文亲自到杨继盛的坟前祭奠,以抒发自己的闷气,其不惧凶险祭忠魂受到了人们的赞颂,也被严嵩的党羽报告给严嵩。胡汝桂回京师后严嵩欲杀之而后快,但苦于查不到他的劣迹,没有借口,却胁迫吏部叫胡汝桂停职回家听候处理。

胡汝桂回家以后,足迹不履公庭,服食俭约,创立义仓以赈宗族邻里。在其家南建屋治园,长独居其中,取名懒云窝,并赋诗以记之。闭门读书,不问政事。著有读易杂言《河图解》和诗文《绿荫集》、《当几录》等,参与创修了《金乡县志》,并为之写了序言。他的著作于民国十三年被其后人胡亦何整理为《泗津遗稿》石印成册。胡汝桂在家闭居了十八年,从没有因私事到过公庭。他没有为亲朋所托去公庭说情。严嵩事败后,诏其回京时,胡汝桂已病逝,时年五十八岁。

《大清统一志》载:汝桂好学沉潜,遵行王阳明的心学,先后任刑部主事、吏部文选郎中、吏部侍郎(正三品)、太常少卿等职。他与志同道合的朋友研究阐释宣扬王阳明心学,月旦为会,在国内负有盛名,著作有《河图解》、《易杂说几录缘阴集》、《懒云窝篙》、《当机录》(三卷)和《途中遇雪纪之》、《大夫松》、《登山喜雨》、《蔡晟修玉帝观》(三首)、《石表哥》、《宿山漫题》等诗作。 

附:前吏部文选郎中泗津胡公墓碑铭

万历己丑(1589)八月二十三日(10月1日),提督四译馆太常寺少卿泗津胡公卒於家,余与大司空曾君同亨在京邸闻之,共潸然曰:嗟乎!泗津文选特以正直忤当世故用弗究,乃年亦弗延耶。乃同为文,将絮酒往奠之。会其弟汝枢持邑人周太守济用所为状来京中,请司空志其墓,而属余墓碑。余往与司空与公同为吏部郎,同期以检饬官履登进忠贤为务,以故相信独深。而公竟被察去也,余偕司空力救之不得。顷又数谋起公,亦弗得。然谓公年未艾,起且有待。而公今长逝,则后死者志与碑,乌可辞!

按状:公讳汝桂,字芳甫,始号小渠,后乃更泗津。云:其先世徐州人,有讳某者,徙金乡占籍焉。高祖名,曾祖铎,祖文,俱有隐行;父洞擅文学,食诸生廪,以公中书文选郎,两拜封命;母辛,再封宜人,生子四;而公为长,自少颖异,善属文,踰冠与达偕连,举嘉靖丙辰(1556)进士,授中书舍人。资当得台省选,公自以年弗及谢弗与,寻迁刑部员外郎,一意读书,所交游多贤俊,且以高洁著名缙绅间。会华亭徐文贞公当国,廉知公,遂言之太宰严文裕公,改吏部稽勋员外郎。时余与司空亦已为主事,而公在诸僚中独余与两人善,比余两人忧归,公遂历考功进文选,益以严峻自持,无所徇假。然又独与新进周君采、许君孚远善,以是他同署多不悦。而其时,部署台省中有若魏君学曾、耿君定向、颜君鲸、 孙君丕扬、 张君士佩、 屠君羲英)、 胡君应嘉、 欧阳君一敬、 魏君时亮、周君世选、万君廷言、徐君用俭等,皆当时名公,又悉与友善,而他不与者又多不悦。会太宰缺,公又独属意毛司寇恺、吴少宰岳,故他卿佐亦或多不悦。然公又一切不避也。公之言曰:“吾官题才以甄别九流是惟,在吾明且公耳!吾岂能步人踵为进退,视人睫为高下耶?”尝疏请用人以崇正、学敦、实政、明器,使公选擢,四者为大,较至是务,见之行已;又定选法,著《天下郡县烦简考》,诸所升除大率采公论;持以独鉴,即宰执以下欲为所知,厚择官与地,悉弗听。新郑高拱、江陵张居正夙与公善,至是以私昵媒迁转,亦弗听。而公自以所重。朱副使天球超迁,南少仆万主事廷言由兵礼部复改光禄丞,虽太宰意不欲也,而公亦坚弗听。平生故旧里閈相知者或有书问及造请,皆谢不纳。惟一意咨询当世廉节正直之士务登诸用,即卑官异途亦不遗。会穆皇隆庆帝登极,则又尽搜罗海内佚耆旧布满於朝,尤心重御史赵君锦、何君维柏两人,一岁中数超拜。而福山郭尚书宗皋以遣戍、内江赵文肃公以户侍太平,周给事怡以编泯睢州,鲁行人邦彦以在告俱家居,或有议其不当起者,公竟皆力持之起,即以郭补南参赞,赵掌宫詹,周擢符丞,鲁改吏部主事,内多与太宰意不合。乃同署中有当外补者,辄出之外或远地,以是上下之间咸侧目视公,而公亦不避。且上疏自劾,曰:今天下有一材未用,用弗当者,皆某之责!其自任之重如此,於是时论哗然。谓公以统均自居,故甫拜太常,遂被论听勘以去。比大察,嫉者纷起,咸思甘心於公,他缙绅亦呵呵呲呲,而江陵尤力主之。或遗太宰书云:“金乡胡子结交一世名人,以为羽翼,其意念无极,必不可漏网,令异日复得志。”又云:“台长王公亦甚憾渠相与共,去之无妨。”以是竟不免。时首揆李文安雅知公,苦弗能救。无何赵文肃公入相,宣言奏公之枉,会新郑至亦不果。而公一闻报,但著不愠悦,以见志居十余年。江陵败,邱简肃公起为左副都御史,乃特疏荐,公当破格起,於是奉旨遇缺推用。比余佐铨部太宰海丰杨公始以,公陪南廷尉丞蹉跎至今。而公忽讣闻,距其生嘉靖壬辰(1532)三月三日(4月8日),年五十八耳,嗟嗟悲乎!

明故中宪大夫提督四译馆太常寺少卿、赐进士出身资政大夫刑部尚书侍经筵同年友泾阳李世达撰文; 赐进士出身资政大夫工部尚书侍经筵同年友吉水曾同亨书丹; 赐进士出身资政大夫南京刑部尚书同年友弟魏时亮篆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