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济宁文学 > >散文 >
济宁文学

「散文」陶成桥 ‖ 春节餐桌:岁月的画卷与哲思

来源:本站    作者:陶成桥    时间:2025-01-20      分享到:


春节,是岁月长河中熠熠生辉的节点,承载着无尽的欢乐与期盼。而那一方春节的餐桌,宛如一面映照时代的镜子,以小见大,折射出社会发展从量的积累到质的巨变,也让我们在这细微之处感悟到生活的深邃哲理。

59年至61年三年困难时期的春节,春节餐桌贫瘠荒凉。一碗清可见底的稀粥,几粒红薯便是难得的“丰盛”。一小碟咸菜,咸得齁人,还得省着吃。在那年寒冷的春节里,我的记忆中全家在低矮的土坯房中围坐在煤油灯下,每一口粥都喝得津津有味,寒风也吹不灭对温饱的渴望。在这简陋的餐桌上,6岁年纪的我就明白了要珍惜每一丝温暖和每一粒粮食。

70年代,春节餐桌仍显朴素。一只自家养的鸡炖出的汤,泛着点点油花,成了年夜饭的亮点。一碗凭票购买的肥猪肉熬出的油渣,是难得的佳肴。青菜是排队从蔬菜公司买的萝卜、白菜。地瓜面、高粱面窝窝头里,点缀着几个珍贵的白面馒头。那时,一家人在砖瓦平房中围坐在电灯下憧憬未来,让我领悟到改变的力量在积聚,人们心怀信念等待转机。

80年代后,改革开放的时代列车风驰电掣,如今的春节餐桌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琳琅满目的海鲜佳肴、世界各地的水果、精致多样的糕点甜品,令人目不暇接。如今的春节,豪华奢侈的大酒店餐厅里一家人欢声笑语。我们不再仅仅满足于吃得饱、吃得好,更追求吃得健康、吃得有品质。有机蔬菜、低脂肉类成为了餐桌上的新宠。而且,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手指轻轻一点,就能购买到天南海北的特色食材,在家就能烹饪出各国风味的佳肴。从曾经的饥寒交迫,到逐渐能吃饱,再到如今的尽情享受美食,春节的餐桌仿佛一部活生生的纪录片,记录着生活的酸甜苦辣,也见证了祖国从贫困走向富强的伟大征程。

未来,春节餐桌或许会因科技和观念的转变而继续演变。但无论如何变化,其背后承载的亲情、团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永远不变。它是心灵的归宿、家的象征。

回顾春节餐桌的变迁,说的是柴米油盐,但他折射出的却是家国天下的历史画卷。它像一部史书,记录社会发展轨迹,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见证,是无数人奋斗的结晶,揭示了事物在曲折中前进、在苦难中崛起的规律。反映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决心。从温饱挣扎到追求享受,再到关注健康环保,变化永恒,我们应顺应潮流,积极拥抱变化,珍惜当下,传承勤劳坚韧,不忘先辈艰辛。在追求物质丰富时,也不能忽略精神滋养,春节团聚重在心灵沟通和情感交融。

春节的餐桌,见证历史,昭示未来。它是生活的绚丽舞台,是充满智慧的哲学课堂,让我们领悟人生的真谛,书写精彩的篇章。愿每个春节,我们都能在这特殊的餐桌上收获满满的幸福与无尽的智慧,带着殷切的希望和磅礴的力量昂首迈向崭新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