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阮守清 ‖ 家有老是个宝
对于“家有老是个宝”这句老俗话,通常被人们理解为“如果家里有一个长寿的老人,就如有一个定海神针,家中的大事小情老人就是主心骨”。对于以上观点我非常赞同。但是,在我们兄妹三人照顾老父亲的11年里,对这句话我又有了新的见解。
我的老父亲今年96岁了,于2014年突发脑梗失去生活能力,导致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父亲一生爱干净,喜欢运动,这突如其来的停止键让他精神崩溃,一度处于绝望状态,曾以绝食来结束生命,我们兄妹三人看在眼里,疼在心里,经过耐心开导和劝慰加之药物调理才让父亲的情绪逐渐平复,慢慢地接受现实。父亲生活的躺平,就是我们兄妹三人团结奋战的开始……当时只有大哥刚退休不久,还没来得及享受退休后的悠闲生活,便成为照顾老父亲的主力。父亲的所有生活需要全部由他人完成,照顾者的辛苦可想而知!大哥孝心、爱心、同情心俱备。他针对老父亲的具体情况悉心照料老人的饮食起居,譬如一日三餐的喜好,一日两次的茶饮、茶点和水果、下午遛弯的习惯,洗澡理发的时间规律等等生活细节,都在保留老人家原来生活习惯的基础上又更加精致、更加到位了;尤其是处理父亲大小便问题,为了保持他原来的如厕习惯,特请木工制作了软座的坐便椅,当老人如厕完毕后,大哥因为年龄因素下蹲困难,都得单膝跪地给父亲擦洗屁股!每当我们利用休息日去替他的时候,他都将老人的饮食起居给我们交代一番。这样以大哥为主的照顾模式一干就是六年!后来由于大哥儿孙需要,才改变了照护模式。在以大哥为主照顾父亲长达6年的时间里,他总是能以积极的态度对待侍奉父亲这件事,为照顾老人的感受,大哥对父亲总以笑脸相迎,经常做些父亲爱吃的饭菜,有时爷俩斟上一点小酒,哄得父亲很是开心,大哥自己也乐在其中,从没因为如此辛苦而又枯燥的生活而诉苦,大哥这样好的心态很是令人佩服!看到这里,大家一定认为大哥是做家务的一把好手。其实不然,大哥是个文人,母亲在世时一直共同生活,而且有贤妻陪伴,基本不会做家务活,当下是孝心激发了他的潜能,想必大哥一定克服了不少困难。
随着时间的推移,二哥也光荣退休了,义不容辞担起侍奉父亲的责任,父亲一如既往地过着高质量的躺平生活。二哥曾经调侃地对父亲说,十里八乡也没有能比得上你幸福的老人,父亲总是知足地表示认同,对我们的表现很是满意,二哥也以得到父亲认可倍感欣慰,再次激发坚持的力量;在照顾父亲的第八年,二哥自豪地说,“八年抗战”我们都经历了,还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可未曾想到的是,父亲在经历了新冠病毒侵袭后,脑血管症状明显加重,活动范围只局限在床和轮椅之间,再也不能回到餐桌就餐了,已由原来的协助进餐发展到完全喂饭,吞咽功能每况愈下,原来的义齿也带不上了,饭菜必须单独准备软糯的营养餐,由于他只能坐在轮椅上吃饭,我们也只能站在轮椅旁喂饭,每次进餐都要在1小时之多才能完成。无疑是给我们的照顾增加了难度,一顿饭喂下来,颈肩腰腿各种不适一起袭来,这种模式至今已有两年。尽管如此,我们兄妹三人始终按程序化、高标准的模式精心照顾着父亲。
11年来,我们的精心呵护让父亲闯过了“新冠疫情”大关,安然躲过一次又一次常见病、多发病的侵袭,父亲如今面色红润,头脑清晰,有望实现长命百岁!常言说:“百日床前无孝子”,然而,我们兄妹三人对父亲11年一如既往的精心照护,就是对这句话最好的修正。这也是我开篇时提到的新见解。
关于照顾父亲的方式,我们对于请保姆、医疗机构照护都小有尝试,但不论哪种方式我们都是陪伴左右。照顾父亲四千多个日日夜夜里,其劳累和磨难如果没有过人的毅力和品德修养是无法坚持的,虽然过程是艰辛的,但是父亲的健在,亲密了我们兄妹关系,维系了家族及亲戚亲情;照顾父亲的过程,激发了我们生活的潜能,磨炼了心志,为我们的晚辈和身边人做出了孝老敬老的榜样,也是我们党员身份的兄妹三人在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社会正能量方面的一点实际行动吧。
- 上一篇:上一篇:「散文」江夜雨 ‖ 金乡记忆——马庙镇:膏粱丰裕地 红色传承足
- 下一篇:下一篇:「散文」李德磊 ‖ 追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