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济宁文学 > >散文 >
济宁文学

「散文」张化纪 ‖ 吾家老屋

来源:本站    作者:张化纪    时间:2025-02-26      分享到:


老屋历经百年沧桑,

真实记录雨雪风霜。

时至今日四次转身,

重获新生再续荣光。

                 — —题记       

打我记事时起,我就被村里的老人告知,我们以前是个大家族,有一个大院落。随着年龄的增长,父亲和四伯父也开始给我说起祖辈的事情,后来我工作以后,又专门收集查询了家谱等各种资料,亲自向上了年纪的村里人打听,才真正摸清了我们家族的历史和吾家老屋的前世今生。

前几天我有事回老家,有机会和93岁高龄的化言二哥交流,他清晰地告诉我,吾家老屋是在他21岁时(1947年夏天)进行了翻修,那时由我的爷爷张贞瑞负责领家做主,距今已有78年的历史了,直到现在,吾家老屋饱经时代沧桑,超越百年历史,依然是我们的温暖港湾和坚强堡垒,她始建于1921年,历经三个月完工,这所房子是由我的老爷爷张怀宝出资兴建的,她和共产党同龄,拥有104岁的房龄了,她们一起见证了社会动荡与风云际会。

二哥说:吾家老屋当年用的是村西杨家班的泥瓦匠,他们技术精湛,远近闻名,他们建的房子可谓是坚不可摧。吾家老屋现在的位置属于我们大家庭的西院,堂屋前边靠西边是一排马棚,马棚的南边是一眼苦水井,专门供牲口饮用的。按照老年人说法,家有马棚的人家,往往会出状元和人才,我是我们家族第一个大学生,也是我们村子里第一个考学出来的公家人,再加上后来出了十几个大学生,是不是也和我们家族的这排马棚有关呢?这个课题值得研究。后来,吾家老屋闲置了下来,又从堂屋背面开了个小门,供化言二哥家存放杂物。到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吾家老屋有几年时间被生产队征用过去当了粮库,至今还有明显的粮库痕迹呢。

在刘心田村这片神圣的热土上,至今仍然威然矗立着两处老房子,一处就是拥有百年历史的吾家泥土砖瓦房,另一处就是八叔家的那个全砖瓦的堂楼。这两处房产,也成了我们家族最亲切、温暖、深刻而永恒的记忆。

六年前母亲去世,吾家老屋就算真正地失去了驻守主人,老家院落也变得杂草丛生、破败不堪,四周的围墙也歪歪扭扭了,这次春节回家,最大的收获就是,让我萌生了重修老家院落的念头。

说到做到,不放空跑。从2025年2月18日开始,历经一周时间,对老家院落进行了一次彻底改造和维修,让吾家老屋焕发出别样的风采与神韵。这次老家改造,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正逢农闲时间,天气不冷不热,村子西头的李丁大哥带着他的施工队全力以赴,老家的哥哥和侄子忙前忙后,还有老家好兄弟化文四哥建言献策,这次改造工作进展顺利、质量上乘、效果奇佳,深得左邻右舍的一致好评。

算上刚刚结束的这次改造提升,吾家老屋和院落共进行了四次华丽转身,前三次分别为:一次是1921年吾家老屋拔地而起;二次是1947年重获新生;第三次便是我大学毕业工作的第七年,也就是1998年,珂儿那年五岁,我们为了方便晾晒大蒜,在堂屋东侧搭建了石棉瓦当顶棚子,又在堂屋前边扣了一个简易的板房。

对于从农村走出来的人,每个人都有关于故乡的不倦记忆,每个人都有对故乡不舍的眷恋,我的故乡是一个小巧玲珑、精致淳朴、交通便利的美丽村庄,她有一个很接地气特别亲切的名字――刘新田。她人口虽然不足千人,却有近十个不同姓氏的家族在此和睦相处,她座落在素有圆葱之乡称号的卜集镇东边,她南有蜿蜒曲折的万福河流过,北靠连接金乡和鱼台以及任城的交通要道青年路,她的西南方有一座投资数百万元升级改造后的排灌站,童年时的那里曾是我们小伙伴们尽情玩耍的天堂,游泳、跳水、捞鱼、摸虾,那里留下我太多太多儿时的温暖场景。

故乡的老屋,就像家里的老物件一样,随着岁月的流逝,越来越苍老,越来越残旧。但其蕴藏的记忆却是久远甚至是永恒的。每次回老家看望母亲,看到老房子,看到老院落,尘封的往事便会在心头涌动。

故乡的老屋位于村子的北二街边,两米左右高的石头为墙裙,尤其是西墙,由一条长达六米的大青石担当重任,再往上为泥墙,屋的内顶是水杉承重,散布栋梁之上的是高粱秸捆绑在一起的围棚,屋的外顶一开始是泥头覆盖,后来才被县窑厂烧制的优质红瓦所替换,因为当年家庭成分高出身不太好的缘故,自己的房子竟无权居住,我们一家五口只好和四伯父一家,挤在一个特别窄小的大杂院里,母亲出嫁时姥姥陪送的嫁妆,也被当年那些“根正苗红”的人所瓜分,老屋曾经被村里征为粮仓,至今还保留着粮仓的鲜明而特殊的痕迹。

老屋临街而立,视野开阔,又加之地势较高,颇有近水楼台先得月之便,记得小时候,每到月朗星稀的夜晚,全家人聚在一起,看树头吐月,银盘乍涌,一霎间,清光四射,天空皎洁,村野无声,间闻犬吠,庭院无不悄然安详。

老屋的前面有两棵杏树,一棵是妻子怀着珂儿时,所吃的杏核遗落而生;一棵是父亲从集市上买的树苗而来。等到月升中天,清澈的月光从树隙间倾泄而下,地上树影婆娑,斑驳陆离,此时尤为静谧优雅。尤其细雨蒙蒙之际,老屋更显有趣,推窗展望,云雾缭绕,诗意盎然。

光阴荏苒,岁月不居。少年的老屋给了我无尽的欢乐和梦想,每每秉烛夜读,发奋用功,直到夜深人静,有时竟不知不觉露天而睡,每当这时,父亲或母亲就会悄悄地把我抱进屋内,此情此景,屡次出现,终身难忘,每每念及,内心依然温暖如春、怀想如潮。

老屋就像丰富的矿藏,储存着我和家人的满满亲情,那渐行渐远的温馨岁月,此时,只待留作追忆;老屋是一本百读不厌的书籍,每一页都记录着酸甜苦辣的动人故事;老屋是一本完美无缺的相册,收录着亲人们的音容笑貌和精彩瞬间。

老屋是饱含亲情的磁场,那里有我们最原始的向往和最柔软的心肠,无论我们到达何方,无论我们离家多远,无论我们年龄多大,老家老屋老院,永远是我们情感的载体和心灵的归宿,她在,家就在,亲情就在,幸福就在,我们在人生的征途上就不会迷失方向,我们在岁月的长河里就会找到源头。 

 故乡的老屋,就是我们所有情感的背囊,里面装着的是我们的根本,是我们的爱恋,是我们的乡愁,更是我们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