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济宁文学 > >散文 >
济宁文学

「散文」李继鲁 ‖ 家乡味道的二月二

来源:本站    作者:李继鲁    时间:2025-03-03      分享到:


二月二,吃料豆。是鲁西南老家过年,初七送火神,十五打灯笼热闹之后的一个小节令。过罢二月二,年真的就远了。

料豆主要由大豆或玉米炒制而成。沁人心脾的香气正是孩提时代对二月二的期盼。家庭条件好些炒黄豆的,或甜或咸;过日子紧的人家就炒些玉米粒粒。平日溜乡打爆花者,这天恰恰不见踪影,许是乡亲自家炒制的烟火气才是节令的本真。简单的仪式感,满足孩子们小小念想。

炒料豆一般用沙土作伴。先将筛罗好的沙土倒入饭锅加热,用手感知一下沙土温乎后,再倒入适量的豆子或玉米,然后用木板铲不停的翻炒。翻来翻去,是一个累并快乐的活儿。一般是家里大人炒制,孩子在院子嗅嗅香气,那是馋的像巴狗,心急火燎。

当听到锅里偶有噗噗、继而噼啪作响的声音时,就抽出燃烧的柴禾,又称掐火。利用底火继续发威,省了柴。少顷,被热土间接熥熟的豆子争先恐后地蹦出锅沿的当机,便立即出锅。用铁锨连沙带豆地铲到事先准备的筛子里。随后荡悠着把沙土滤出。滞在筛子里的大豆或玉米,在温差的作用下或炸开了花、或发出吱吱声,笑着露出那酱黄的仁。热腾腾、香喷喷、脆脆的料豆就大功告成。据口味喜好,趁热撒上盐或糖。

家家户户的院子,用草木灰画出类似粮食囤的图腾。这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图案的式样似蛛网,中心挖个窝,放些炒好的料豆,算是祭天。图腾留有一个开口,两条灰线对着堂屋的当门,寓意丰收的粮食都进家里,祈盼有个五谷丰登的好收成。

村头巷尾,邻里之间在互相品尝中交口称赞。谁、谁家的可焦了!这是当地话,就是很脆、火候正好的表达。品相、口感好的,往往就说:还是用南河堤沙土炒的好。从不爆料自己的水准技能拿捏和勤劳,这是家乡人的特点。

村南一条小河经村西绕过。由于地质特点,河堤有一沙土地段,遇到大风天,自然会升起一阵黄沙烟。若是雨后,别处泥巴巴的,唯有那段沙性地平整。到了二月二,那片细沙成了小伙伴们盯上的宝贝,个个提早拿着口袋往家里运沙,做炒货准备。

“二月二,龙抬头,吃料豆,好彩头。”这天一大早,伙伴们都会抢早到学校,进了教室,放下书包,径直走到讲台前争先表现,趁老师未到,抓些料豆放在讲桌上。这也是同学们“贿赂”老师的唯一一次机会,人人很神气。咸的、甜的,黄豆的、玉米的,咋口的、焦糊的,一股脑“百家饭”似的堆满讲桌,换来老师年度最美笑容。上课时自然听到咯嘣咯嘣的声响。

今生活在省城。每逢二月二自己也总会动手变着花样做些节日记忆,但仍觉家乡沙土料豆香郁口,暖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