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济宁文学 > >散文 >
济宁文学

「散文」耿清瑞 ‖ 那些修修补补的日子

来源:本站    作者:耿清瑞    时间:2025-03-24      分享到:


我们这代人曾经经历过一段生活困难时期,对日常用过的旧物件敝帚自珍,即使破损了也舍不得丢弃,喜欢修修补补重新利用,这种习惯已经渗透到灵魂深处,而那些修修补补俭省节约的日子至今难以忘怀。

那时物质虽然匮乏,但人很勤快。家里日常用具坏了或衣服破了能自己修补的自己动手,自己实在修补不了的找专业师傅。大到家具、自行车或农具,小到锅碗瓢盆或衣物,损破了绝不舍得丢弃,而是想方设法进行修补,修补后正常使用,没有谁嘲笑谁,没有谁瞧不起谁。

那时村庄里经常有走村串户的修理匠,或跳着担子,或拉着地排车,或骑着自行车,他们也算地方上的能人,不甘心光挣那点工分,想靠自己的手艺捞点外快。他们带着五花八门的修理箱,里面装满了各种修理工具和配件,不仅会修理器具和炊具,还会修理门锁兼配钥匙。记得当时大家称呼他们“小咕噜子”(当地方言),但至今我也没明白其中的含义。后来才知道应该叫他们“锔匠”。锔匠刚进村头就马上亮开嗓门,用悠长嘹亮的声音吆喝起来:“锔锅锔盆……锔锅锔盆……”无论走到哪个村庄,锔匠们都不怯生,与村里人说不了几句话就熟悉了,很快张罗过来一群顾客。记得家里有个腌咸菜的暗红色缸盆,一直放在小方凳上。我捞咸菜时不小心将其碰到地上,摔成了两半。咸菜丢了一地倒无所谓,洗洗还可以放在其它盆里,可是那个缸盆却摔坏了。我担心挨嚷,将其偷偷放到较为隐蔽的屋墙角,一直也不敢吱声。母亲发现后却没有生气,只说等锔匠来了修好它。大约过了两三天,突然听到街上有锔匠的吆喝声,母亲赶紧让我去修缸盆。母亲交代我先打打价格,别修理费比买个新盆都贵。我见了锔匠第一句话就说两角钱给修不?锔匠说给修,放这里吧。其实我不会讨价还价,不该上来就亮出了底牌。一言既出,后悔也就晚了,据说一角钱就可以修好的,这又多花了一角。锔匠先将缸盆的破边用手指抹去上面的尘土,再将两个半盆对好缝,然后开始用绳钻打眼。那时还没有电钻,全靠原始的绳钻。锔匠干活麻利,不大工夫就完成了打眼。又从油纸包里拿出锔子,其实就是两脚钉,也叫八锔子,用来连接缝合两个半盆。定好锔子,再用小锤轻轻敲打几下,使其更加牢固耐用,最后伸出粗糙的手指,给盆缝和钻眼抹上白色的腻子。稍候两分钟,锔匠在缸盆里放上水,并将缸盆左右摇晃,盆外滴水不漏。然后将水倒掉,说一声好了,就收下了修理费。

除了修补碗盆等炊具,有时还要补锅。补锅分为生补和熟补。生补主要修补生铁锅,要将生铁片化成铁水倒入铁锅破损的地方,修补好之后还要用砂轮和砂纸持续进行打磨,直至锅内的补疤平滑。熟补主要补铝锅,先将铝锅破损的地方清理洁净,再用铝制的补丁铆在上面,用小锤砸实抹上腻子即可。补锅大多都不张扬,主要怕别人给开玩笑。当地人常把补锅等同于男女恋爱,为此闹了不少笑话。起因源于上世纪60年代由湖南花鼓戏改编的电影《补锅》,故事情节很简单,姑娘爱上了补锅匠小伙,但姑娘的母亲观念陈旧,认为补锅不是好行当,坚决反对二人相恋。恰巧她家的锅破了,姑娘让小伙给其补锅,小伙借机接触未来的岳母,旁敲侧击,通过一番思想教育,未来的岳母改变了旧观念,最后他和姑娘喜结连理。

相较于补锅,补烧水壶就简单多了。烧水壶常把壶底烧坏,锔匠有现成的壶底,拿过来敲敲打打,也就一会儿工夫就换上了新壶底。

最常见的是自己动手修理自行车。那时自行车出力大,常超载,也常跑长途,骑上几年后车链子就会老旧,变得又长又松,常常骑着骑着就掉链子,几乎三步一掉,弄得两手油腻腻黑乎乎的。于是放学回家后自己马上修理,只需找一把钳子和螺丝刀即可。将自行车两轮朝天倒立起来,用螺丝刀剔开链子扣的小轴,再用钳子叨开扣环,便可顺利截下一扣或两扣链条,然后再接上,用小锤夯实,这样就可以正常运转跑路了。若轮胎撒气,也无需去修车铺,自己将外胎扒下,找到内胎撒气的地方,再从闲置的破内胎上剪下一块大小相当的皮子,分别用木挫挫成涩面,轻轻抹上胶水,稍候几秒,然后粘贴即便大功告成。

缝补衣服就更不用说了,那时衣料紧缺,买布定量,要凭布票购买。若有机会做衣服一般情况先给老大做,老大穿小了老二穿,老二穿过老三再穿,若破了缝缝补补还可以再穿,当时流传着很时尚的顺口溜:“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那年月谁的衣服没补丁?屁股上打个圆补丁,肩膀上补丁摞补丁,还算凑巧,起到了“垫肩”作用,胳膊肘和膝盖处也常有补丁。如果补丁与衣服的颜色相同就算烧高香了,还有的补丁与衣服的颜色大相径庭,那可真是出洋相了。

除了衣服,鞋袜也可缝补,特别是鞋不合脚,鞋底和鞋帮被脚指头撑开,张着一个大大的“鱼嘴”,既进土又进风,赶快回家让大人用线绳缝上,照样高高兴兴地穿着去疯玩。袜子穿破了底,可以找块碎布补上,也可以重新做个袜底,与袜腰缝合好,又变成了一双新袜子。

不过,说实话,那些修修补补的日子或许很无奈,或许很麻烦,也或许很没面子,但心里很踏实,很满足,也很快乐。现在物质丰富了,却三观不正了,讲吃讲穿讲阔气,比富比贵比享乐。现在生活方便了,却多了好多的“一次性”,更增加了许许多多的垃圾。

其实,过日子就是人生。世上本没有完美的人生,修修补补方属正常。

2025年3月22日深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