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济宁文学 > >散文 >
济宁文学

「散文」王海青 ‖ 墨香光影刘巨成

来源:本站    作者:王海青    时间:2025-03-24      分享到:


我想先说说我知道的刘巨成老师,然后再说说他《右手文学,左手摄影》分享活动带给我的感受。

认识刘巨成老师,是因为文学。近两年,我与朋友们创办的《鲁地文艺》,随着影响的增大,文友们的来稿量亦水涨船高,相应的,编发工作也因此日渐紧稠起来。我们招募编辑,刘巨成老师主动联系,愿意加入团队,为文友们编发文章。在这个熙熙攘攘的社会,他的这份公益之心,实在难能可贵。

刘巨成老师编发文章,很认真,很严谨,常常细致推敲,总想避免所编文章的“硬伤”。自己不把握,困惑的地方,也不轻易放过,往往联系作者,交流文中的问题,直至把文章润改的更妥帖。他这种对文章负责任的态度,维护了平台的声誉,帮扶了刚起步的作者,也给读者提供了更高品质的文章。这让他得到了大家的肯定与认可。

随着时间的推移,接触的增多,慢慢的,我还了解到,刘巨成老师能写一手好的散文。在鲁地文艺公众号上,隔三差五就能看到他的文章。从《动物的宿命与人类的命运》,可以看出他的思考深度;从《这世界有那么多人》,可以看出他的重情重义;从《封面照片的故事》,可以看出他内心的细腻……

除了文学,后来我还知道了刘巨成老师喜好摄影。《2024鲁地文艺作品选》的封面,就是他的“杰作”。《2024鲁地文艺作品选》文稿确定后,我就多少有些发愁,担心找不到合适的图片。想着先在鲁地文艺编辑部人员内部征集,真没有合适的,再向鲁地文艺文友们征集。所幸,我们选中了刘巨成老师拍摄的蓝色亚麻花。《2024鲁地文艺作品选》印刷出来,社会反响良好。有时,刘老师拍了好的图片,还分享到编辑部群,让大家也欣赏一下。常常得到大家的点赞。

说起摄影,我有一种特别的情愫。那是上大学时,有那么一段时间,不知道生命受了什么感召,非常渴望有一个相机,想着要是能拍下自己感兴趣的美景就好了。只是当时囊中羞涩,终究没有购买一个相机。心中摄影的意念,刚刚露出一点嫩芽,就因为缺少后续热爱的滋养,而枯黄干萎了。不过心中一直耿耿。(现在有了智能手机,拍照方便了,却再也难寻拍摄的热情。真是彼一时此一时也。)

我是个文学爱好者,又因有过一段摄影缘,对刘巨成老师在太白湖读书会上《右手文学,左手摄影》的分享活动,多少充满了与他人不一样的兴趣与期待。在刘老师分享时,我不时冒出一些想法。

关于艺术的:

能纵横文学、摄影等艺术的人,都受到了上苍的偏爱。拥有艺术的人,就拥有了一种眼光,一种思维能力,一种表达手段。刘巨成老师是幸运的,他“右手文学,左手摄影”。这样,他在生活中,就有了两种观照事物眼光——文学的眼光、摄影的眼光,就有了两种辨析事物的思维方式——文学的思维、摄影的思维,就有了两种表达事物的手段——写作、摄影。一旦生活中的物事,让他怦然心动,要么产生一篇文章,要么产生一张照片。常人没有凭恃,有什么思想的火花,情感的波动,转瞬就可能消失在时空之中。久之,不为人所知,自己也忘个干干净净。而拥有艺术的人,不同于常人,他(她)可以用艺术去记录那些触发生命的事物,捕捉生活的意义。这样,就可以让自己反复品味,让别人有所参照。

关于文学观的:

刘巨成老师在分享中提到“三观”,还提到写文章不能违背普遍性原则,不能对历史上一些定论、共识,另行标新立异。这就让我想到人的认知问题。文学是建立在认知上的。认知的高度,决定了文学的高度。问题是,怎样才能形成高的认知呢?高的认知源于对人类历史全面的考察。古今中外的历史事实,就是参照系。熟知理清了历史的脉络,清醒了其中的是非对错,就能以此为基础,穿过弥漫于事物表面的迷雾,观评现实。什么是文明?什么是野蛮?什么是历史的进步?什么是历史的退步?世界文明(文学)走过了什么历程,中国又走过了怎样的历程,都需要有一定的把握,而不是两眼一抹黑。

对人类的思想解放史,如文艺复兴、启蒙运动,要深入体会。文艺复兴把人性从神性下解放出来,有好几百年了,但现实中在某些历史阶段人性还会被神性奴役。后来的启蒙运动,反对专制,在一些层面取得了成功,但是新的专制,还在不断上演。世界是不均衡的,不同的地域,情况不同。我们也不要认为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是老黄历了,是历史,无足轻重。实际上,这些思想解放运动,存在着重大的社会意义,是人们认识现实世界的一面镜子。李木生老师去年写过一篇《鲁迅为什么翻译谢甫琴科的作品》,如果放在俄乌战争的大背景看,就知道这是一篇有着文明眼光的文章。义与不义,字里行间,不是明明白白告诉读者了吗?在国人对俄乌认知严重撕裂的当下,这篇文章也就有着非凡的意义。我还想到辛亥革命,以前上中学时学过,还背过它的历史意义,直到近年,才意识到自己多年来对专制与民主认识上是多么肤浅。写作的人,从纵向说,要对本国的历史了然于胸,从横向说,要对别国的历史熟谙于心,要贯通起来,而不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刘巨成老师的分享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到文学与摄影深层次的诸多问题,对我们深入这两门艺术,提高认识与素养,有很大的帮助。我觉得喜欢文学与摄影的朋友们,可以多读几遍他的分享稿,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