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济宁文学 > >散文 >
济宁文学

「散文」李冰 ‖ 惊蛰乐

来源:本站    作者:李冰    时间:2025-03-27      分享到:


惊蛰乐

文/李冰

阳气初惊蛰,韶光大地周。

桃花开蜀锦,鹰老化春鸠。

时候争春迫,萌芽互矩修。

人间务生事,耕种满田畴。

——元稹

诗人的笔下惊蛰是季节的更替和生命的延续,是万物竞相生长和人们忙碌的耕种,是春气盎然和一夜绿遍原野的恢宏壮美,是花仙子和列仙合唱的春之声上达九霄的悦耳。

妖们也在雷声与春雨里惊醒,伸腰舒臂,随手抓住一阵春风,便润了自己。蛰伏了冬季,蓄满了精神,妖们要顶着迎春花逶迤而行,只为赴一场如约而至的春意。我们是一群自诩为妖的不服老的六旬奶奶们,这一天,再次聚首于湖上人家。

湖上人家,装饰的特别用心,每道走廊两边明亮的橱窗里陈列着船上人家的生活用品,捕鱼的竹编,加上棉、麻绳索元素装饰,打造出温暖舒适的公共空间。古色古香里让人宛若穿梭到水乡湖畔,来到湖上民居。仿佛窗外就是粼粼的水面,春风不躁,心情轻盈。

香茗、各色果碟、各种饮料、加上甜甜的青梅果酒,餐前开胃;

酥虾、荠菜蛋卷、竹笋炒肉、加上红红的番茄牛腩、大饱口福。

各种话题,絮絮叨叨。半年未见,互诉行踪,或工作行程挤挤,或学习深究挨挨,或游走观光悠悠。真是小门深巷巧安排,没有尘埃,却有莓苔。各有其美。

李淑英向来善于在微小的事上有发现,继而感悟。这次更是因惊蛰前在济南与春雪邂逅大发感慨:在将到惊蛰的时间,面对窗外的片片白雪,心情反而平静了。回想二十多岁时面对春雪,总是不可思议,春来了怎么还会下雪?一年又逢春雪,长辈告诉她古语就有“三月还下桃花雪”,她记住了春天雪来不稀奇,这是倒春寒。现在六十岁了,又有春雪,自己只会欣赏飞雪与烟柳同框之美,只会赞叹天气预报怎么这么准,说下雪就下雪!她认为看到并接受当下时代的每一个瞬间,每一个不可思议,这是继续成长的一部分,是坦然的结果。看着窗外片片白雪,有了释然,春天里可以下雪也可以不下雪,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作为环境中的人,要让自己轻松、满足,成功,快乐是可以做到的。

话题引发连锁反应,夏花、徐美人、姜妹妹,你一句我一句,语言更稠密了。好像发现我们对奇装异服不再侧目,对奇谈怪论不再嗤鼻,对子女的生活方式不再忿然。不是老了,是我们被社会洪流裹挟着前进,接纳了社会的多样性。

自诩为妖的我们是与时俱进的中年少女啊!中年是年龄,少女是情怀,阳光开朗的情怀让我们感到生活妙不可言,四季妙不可言,像极了北宋画家郭熙的《林泉高致·山水训》的推窗观山。因着远近浅深,四时朝暮,风雨明晦之不同:春山澹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欲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

生活的烟火就是生气盎然!心共想,意同向,惊蛰有乐,击节高歌,我们翩翩一曲,怎不醉成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