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马加强 ‖ 眼下,春潮涌动
二月的春风料峭,我们一行3人来到了徐州市鼓楼区。对于徐州市,微山人并不陌生,因为鲁苏两省搭界,微山与徐州接壤。而当说道鼓楼区时,我还真觉得挺陌生,首先想到的便是宋冬野在歌曲里唱到的那句“董小姐,鼓楼的夜晚时间匆匆。”殊不知歌中的鼓楼到底是不是脚下的鼓楼。后经查阅得知,徐州市的鼓楼区始建于1938年,原名续重第一区,是徐州市区中最古老的城区,1955年,因境内有明代建筑鼓楼而更名为鼓楼区。
站在鼓楼区不起眼的一角眺望,高楼林立,车水马龙,流光溢彩的市井瞬时叫人怦然心动。我偶尔喜欢驻足于城市的街头,由繁华冲破内心的平静,任喧嚣掀起情绪的波澜,继而斗志昂扬热血沸腾。竟没想到,鼓楼也是一个能让人跳过人情世故去推心置腹的地方。
我们临时入住的房间位于五楼,第二天清晨便听到楼下熙熙攘攘的声响,起初还以为是有人吵架,拉开窗帘搭眼一望,楼下人头攒动,形成一道道有序波动的人潮,在宽敞的路口处汹涌着、彷徨着、追逐着、等待着......有当地的知情者告诉我们,这里相当于一个劳务市场,此言一出,令人五味杂陈百感交集。同时映入眼帘的还有一座桥以及一泓泓春水,后得知,那一泓泓南下的春水正是源于黄河故道。故黄河是徐州的“母亲河”,1855年改道北徙山东后,徐州避开了黄河水灾,从而留下了如今的黄河故道。霎时间,人来人往,潮起潮落,我决定下楼一探究竟。
步入人潮,走走停停,一副副面孔、一块块招牌顿时激起了心潮。人潮里有男也有女,有老也有少,他们衣着朴素,神情凝重,久久伫立于潮头的高点;人潮里有石匠也有瓦工,他们两手老茧,目光炯炯,时刻关注着潮流的动向。一辆车子驶过“迎春桥”,跨过“黄河故道”,在人群中缓缓停下;一个招呼穿过熙攘,划过人潮,在拐角处给出答案。两个扛着器械的师傅连走带跑地应声而来,无数双眸子紧随其后。车子调头驶过“迎春桥”,一声清脆的汽笛短暂淹没了求职者的嗓音。
我走到桥上,凭栏而望,驻足而等。望着冉冉升起的朝阳,暖意融融,我待春色明媚,也待飞燕归来;顺着开阔的故道,波光粼粼,我待春风浩荡,也待百舸争流。一时间,燕未归船未发,唯有车子一辆辆地从那岸开到了这岸,唯有人潮一次次地从这头涌到了那头,在车流同人流的衔接处,是人在当下的喜怒哀乐,是运在当前的千变万化。蓦然间,故道的波涛翻滚,滚动着梦的五颜六色,翻开了城的日新月异,我从容地涌入人潮,带着打工人的匠心,鼓足弄潮儿的勇气。
我再次爬上五楼,回到窗前,通过身在他乡的视角眺望:眼下,春潮涌动。
- 上一篇:上一篇:「随笔」邓华乔 ‖ 回眸1994
- 下一篇:下一篇:「乡贤佚事」付道峰 ‖ 湖西“汤三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