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济宁文学 > >散文 >
济宁文学

「散文」王紫睿 ‖ 寻生命之根,悟人生之道

来源:本站    作者:王紫睿    时间:2025-04-12      分享到: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又送走了一年一度的清明节,细雨如丝,如泣如诉,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思念。当我们伫立在祖先和亲人的坟前,一种难以言喻的情愫在心底悄然蔓延。也是在这一瞬间,生命的脉络逐渐清晰,我们开始探寻那些关乎存在的根本问题:我是谁?从哪里来?又将去往何处?


站在那一方矮矮的墓碑前,追根溯源,我们来自父母,父母又来自祖父母,祖祖辈辈,代代相承,这便是生命的根源。无论家族的枝叶如何繁茂,伸向大地的根始终只有一处。这种融入血脉的眷恋,就是我们的来处。父母在世时,人生尚有归处,我们始终知道自己的来处;父母离去后,人生只剩漫漫归途,我们带着他们给予的生命与爱继续前行。生者寻根,叶落归根,有人烟的地方,就必有血脉的传承延续。从这个意义上说,清明节何尝不是中国的感恩节?它让我们铭记生命的源头,感恩先辈们的奉献与给予。


清明节,不仅是追思先人的日子,更是教导我们做人的时刻。清洁、清廉、清净,归根结底是要做一个清白之人;明事、明礼、明理、明法,说到底是要做一个清白明白的人,内心自有清风涤荡,行事自有明月映照,秉持着真善美的品格行走于世……


身处滚滚红尘,功名利禄的诱惑常常让人迷失。倘若您为权力、金钱、名声、情感而执着纠结、黯然神伤,不妨在清明时分去扫墓。在那宁静的墓园,看着碑上的名字,感受岁月的沧桑,您会发现,那些曾经让您放不下的东西,在生命的长河中不过是过眼云烟。这里,有着另一种答案,让您心境澄澈,超然物外,懂得清爽做人、尊敬他人、踏实做事。人生难以事事顺遂,但只要无愧于心,便己足也。


至于要到哪里去?无论一个人多么伟大,终将被这世间遗忘。“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想到此处,许多事情便可淡然、豁然、悠然、乐然、坦然。当我们真正理解了生命的来处与归处,“我是谁”这个问题也就豁然开朗。我们是华夏血脉的传承者,是炎黄子孙。


清明祭祖,彰显的是传统文化家风的传承。来到这世间,我们安身立命,拥有各自的角色,承担着家庭与社会的责任。清明,是感恩,是哀思,是敬重,是跨越千年的情感延续,是慎终追远生生不息的精神面貌与时代脉搏紧密相连。


看懂了清明,也就懂得了人生的真谛,知晓了生命的来龙去脉,明白了为人处世的准则,从而更加坦然地面对花开花落,云卷云舒的人生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