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王金岭 ‖ 怀旧随想
一
前些天,写过一篇小文,提及“1963年”,那时刚满10岁。这里想说的是,那时,从课本或课外,开始接触了杨朔、秦牧、刘白羽等名家的一些散文名篇,像《雪浪花》、《茶花赋》、《花城》、《长江三日》等。后来呢,66年开始的十年动乱,这些歌颂新中国的人,也成了文艺黑帮、黑线,受到了不同程度地迫害。
动乱结束,曾出现过一段伤痕文学,有人形容为“井喷”现象,短篇的、长篇的,改编为电影的像《牧马人》、《芙蓉镇》……改革开放后,随着家庭电视的普及,比较有影响的记得是电视连续剧《渴望》,不过,也依然带有“伤痕”的影子。以后,很长一段时间的“伤痕”文学,终于过渡到前几年比较有影响的《人民的名义》,而目前,则是围绕领袖的战争类电视剧……
以上这些文学现象,从中也可以看出,不仅电影和电视,在相当一个时期,很难见到反映人民群众身边生活的优秀题材,散文方面,也很难读到像以前那些散文名家的短小优美、充满正能量的优秀篇章了。文学作为人们的精神食粮,散文作为“美文”的文学体裁,文学的“轻骑兵”,在鼓舞人、教育人方面的作用,实在是相当一个时期久违了!
有时候儿,便想重读一回《雪浪花》、《茶花赋》。近几日在网上搜了搜,居然也重读了几许篇,重回那些优美文字带来的些许美感,并且,有点儿庆幸我们这代人曾经有过的青春岁月!老龄人的怀旧情绪,常常挥之不去,尽管有些落伍,有些不合时宜。
二
搬家的日子,忙着整理旧物。
旧时的物品,那时可是好东西。有很多好东西,如今也都过时了。翻来覆去,却也不忍心舍弃。
在破旧的书橱,书橱的一个角落里,抖落出一个什么东西……好像很陌生,好像很熟悉,是一块旧时的手表。这手表,若干年前,也是好东西。不过,自从有了手机,手机这玩意儿,也过于神奇,原本主要功能是“通话”,不想它“跨界”,连电灯、电话、电影、电视、摄影、录像……凡是带电的什么都有了。手机与手表,一字之“差”,谁让你这么“差”呢?所以,自从使用了手机,这只手表,便不知什么时候儿去哪儿了,幸好它又冒出来了,可是却不记得,是电子的,还是机械的?后来,让修表师傅辨认,说是电子的,才知为什么上了那么多劲儿,它都不走。那时候儿电子表,还是比较新潮的。那就容易,换个电池得了,也就这么简单……
有一次,我陪小孙子逛商场,也是一个手表的故事。现在的商场超市,都这么大,楼上楼下,每次都逛到很累。小孙子蹦蹦跳跳,却不累。我们逛到一个百货小商品的摊位前,小孙子不蹦,也不跳了,两眼盯着摊位前的橱柜里……我已经向前走了几步,于是又折回来,他在看什么?我凑上前去,看见橱柜里摆放着一只好像玩具手表模样儿,卡片上几个小字:手机手表750.00元。是手机还是手表啊?小家伙儿,两眼圆溜溜瞪得圆圆的,“想要吗?”不作声,那我们走吧,也不作声,原地不动,售货员瞧着我们,微笑着在等……售货员告诉我,这款带手机的手表,带手表的手机,还是防水的,打了折的!商店里有很多商品都这么说,那好吧,终于小家伙儿笑了……回到家里,小家伙儿迫不及待盛满一盆水,说,“这手机手表是防水的”,儿子在一旁笑了,说了句“这么贵……”,我也笑了,我望了望孙子,又望了望儿子,回他一句“呵呵……你知道啥?”我那意思,你还没到做爷爷的年龄。
三
年轻时候儿,我和爱人,对了,还不是爱人,是“对象”,我们高高兴兴看牡丹花……
早就知道“菏泽牡丹甲天下”,菏泽人还能不看自己的花儿。应该看,何况一对恋人,回想起来,那个年代还是够浪漫的。
我们县是菏泽所辖的一个县,那时候菏泽还未称作“市”,叫菏泽地区。我们县城位于菏泽西临,离菏泽还有30公里。我和爱人,不,我和我“对象”,也不知从哪儿得来一辆自行车,28型,可以带人。我们一早上路,一路上恍恍悠悠,忽儿高歌猛进,忽儿缓缓前行,还真没有赶过这么远的路程……到了菏泽城郊,我们随着一拨儿一拨儿的人流,来到了赵楼。那时还没建什么园,远近只知道赵楼,赵楼“牡丹”……没有园,没有门,也就不用买什么门票。第一次见到牡丹,见到这样大片、大片盛开的牡丹花儿,印象中,我爱人,我“对象”说:“这花儿真美啊……”,我也说:“这花儿真美啊……!”这大片、大片盛开的牡丹花儿,大片大片姹紫嫣红的花儿,人们将它们比作牡丹“仙子”,你猜,我将你……比作了什么?她怎么会猜得到,只有我才感觉到,我的身边,也有一位牡丹“仙子”呢!回来的路上,我将这个比喻说给她听,她只是笑,说“不信”!后来,我意识到,她若信了,也会说不信……!
转眼,数十年过去了,当初看花的人,如今已是两鬓斑白、成为爷爷奶奶了。我们退休以后,因为孩子也在这个市里工作,便随孩子来这里带带孙子。孙子也渐渐长大,去了外地学习,老太太又接掌随着照料孙子,我和老伴儿,便开始了飘忽不定的两地分居。
今年,春和景明,又到了牡丹花开时节,市内的大街小巷,早已布置一新。
今年的牡丹花会,已是“菏泽牡丹文化旅游节”举办的第三十四个年头儿,照此说来,我们那次单车赏花之行,还早在首届之前十五年呢,那是一九七七年。此后,一年一度的牡丹花会,让菏泽牡丹走出了国门,享誉海外。
连日来,菏泽这片古老的土地,盛情迎接来自各地的宾朋、友人,六十岁以上,我们这些老年人,凭个人身份证或老年卡,便可免费乘车、赏花。连日来,我尽情游览了各具特色的“曹州牡丹园”、“古今园”、“百花园”、“冠宇牡丹园”、“中国牡丹园”、花王、国花……这些经过了多年培育、建设的“牡丹园”,所到之处,游人如织。我虽独自赏花、观景,并非独乐乐矣,置身在花海的熙攘往来、欢声笑语之中,感受到菏泽这片古老的土地,处处焕发着无限生机!
- 上一篇:上一篇:「散文」王伟 ‖ 井畔青痕映山河
- 下一篇:下一篇:「散文」贺文键 ‖ 济宁名吃:草鱼抹锅饼——刘家鲜鱼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