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白景兰 ‖ 峄山之美
世间之美有很多种,杂而不乱的节奏之美,挥洒自如的畅快之美,不偏不倚的平衡之美,但都不及峄山的独特之美。
峄山之美,美在皮相,美在风骨,美在灵魂。
峄山位于邹城市东南10公里处,集泰山之雄、黄山之奇、华山之险于一身,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峄山四季都很美,就像女人的面孔,具有万种风情,有别的山无可比拟的美。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当春风拂过山头,山上树木冒出了新绿。峄山就像一个穿上了绿色纱裙的美人。最美妙的是她裙裾的那一抹粉红——山脚下的桃花林。一绿一红,无比和谐的色彩美令人陶醉。最美的时刻要数桃花节开幕了。那时的桃花最美最艳,来看花的人络绎不绝。
桃花是三月的精灵,妖娆而又娇媚动人。诗经中的“逃之夭夭,灼灼其华”写出了桃花的鲜艳及盛放之美。远看,一株株桃树就像红衣少女在跳一场大型的舞蹈,舞姿灵动、优雅、唯美。走近细看,桃花有全开的,有半开的,还有的是花骨朵。那盛开的桃花像一个小姑娘圆圆的脸庞,粉嫩嫩的,好可爱,让人忍不住想去抚摸。那些半开的桃花犹如害羞的少女,微微低头,轻启芳唇在唱歌。那些未开的花骨朵挤在一起晒太阳,它们挥舞着手臂感受春风的力量,好像在说:“快把我的房门打开,我也要盛放。”阳光穿过密密麻麻的花瓣,洒在柔软的花蕊上,好像在和她玩耍嬉戏。一阵风吹来,香气阵阵,让人微醺。如果你在春天来爬峄山,千万不要错过了这个时节,来一次,一定会让你永生难忘。
如果说春天的峄山是一个美人,夏天的峄山就是一个音乐家。夏日艳阳高照,树上的知了拼命地歌唱,奏响了峄山夏天的音乐序曲。有人说水是山的灵魂,峄山的水很奇妙,因为峄山之水与众不同。峄山之水与峄山上的泉息息相关,其他山中之泉一般因雨而生,雨大泉水旺盛,雨小则泉水干涸枯竭。而峄山上的泉则不同,它不受雨水的影响,却受风力的控制。每当东北风或西南风刮起时,各个泉眼争相涌涨,山涧顿时流水潺潺,流水碰到岩石,浪花四溅,珍珠乱舞,水石相撞的声音清脆悦耳,犹如女子在唱歌。风愈大,泉水愈多,水流愈急,水石相撞的声音愈大,女子独唱就变成了大合唱,和风声、知了的叫声应合着,成了一首交响乐。这在夏天是一道奇观,如若这风力消失,泉水立刻偃旗息鼓,交响乐立马停止,真是令人啧啧称奇。
如果说夏天的峄山是一个音乐家,秋天的峄山就是变化多端的魔术师。秋天来峄山看云海是不错的选择。炎炎夏日,酷暑难耐,送走了夏天,多情的秋风迫不及待地送来凉爽。秋日天高云淡、空旷辽远,人的心情由夏日的浮躁变得恬淡,此时登山看云海,你会看到一个变化多端的峄山,它如魔术师一样神奇。如若此时你来峄山,能看到云海,你会非常的幸运。
当云雾在山谷中开始升腾的时候,它似一个精灵,轻轻的滑过花草的肌肤,抚摸树的骨骼,游走在岩石的表面。它非常调皮,一会变成一只凤凰,一会变成一朵玫瑰花,一会又变成一条巨龙,呼啸着飞到山尖。云海变化多端,时而像波涛汹涌的大海,倏忽又如一个巨人怒发冲冠;时而像平静的湖面,刹那又如一个恬静的少女在沉思;时而像仙女在跳舞,活泼、灵动。此时的峄山就会有多种面孔,一会像头戴白绒帽的老妪,慈眉善目;一会像身穿白纱裙的新娘,妩媚动人;一会又像一匹骏马,四蹄生风,在山间奔腾;一会像……看着这云海,你定会想象空前:在这如仙境的云海里,一定会有一群仙人在吹奏仙乐,饮酒、唱歌。正在你胡思乱想之际,云海渐渐散去。那山,那草、那树又露出它本来的面目,让你怀疑刚才看到的都是幻象,仿佛做了一场梦,但是你不想醒来。你还沉浸在峄山云海的变化之美、想像之美、消失之美中,还在用心得细细地品味刚才难得一见的美景。
如果说峄山春天的皮相之美、夏天的声音之美、秋天的变化之美已经惊艳了你,那么冬天的骨相之美会让你更神往。
冬天,大地一片萧瑟。此时峄山上树木落叶,花草枯萎,峄山的骨相(石头)之美便暴露无遗。传说峄山是女娲娘娘炼五彩石补天剩余的石头堆积而成的山,峄山的石头没有棱角,满山都混沌圆润的巨石。峄山的石头不但美,而且色彩多样,有褐黑色、青蓝色、石墨灰、土黄……石头也大小不一,怪石嶙峋、玲珑剔透,形状独特多样:石蛋、石鼓、石磐;石瓦、石床、石洞;石桌、石凳、石馒等随处可见。每块石头都有自己的神韵,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把它雕刻的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让人惊叹不已。
峄山的奇石很多,荞麦石、虎皮石、簸箕石、宝瓶石、子孙石、海狗石、神龟探海、海豹石、八卦石、丹丸峰、豆腐石……豆腐石在峄山南坡的东路山道上,石头裂纹有致,很像刚刚划开的一块鲜嫩的豆腐。相传峄山脚下有一家远近闻名的豆腐店。乾隆皇帝来峄山游览时听说这家豆腐做得很好,就想去吃。但这家豆腐店的女主人走娘家去了,孩子做了一锅很难吃的豆腐。乾隆十分生气,责令罚款、取消店号。主人回来以后受张果老点化把豆腐摆在山道上。结果,不但豆腐奇香满山,马队从豆腐上踩过竟然毫无损伤。皇上不禁称赞“峄山神豆腐”。后来,这块豆腐就变成了奇异的豆腐石。
奇石中最险的要数丹丸石,它位于五华峰向东1千米的丹丸峰上。丹丸石凌空突兀,岌岌可危、摇摇欲坠,似乎风一吹就能掉下来。然而,千万年来它一直稳如泰山,像个将军一样看护着丹丸峰。
奇石中最大的要数舍身台南100米的插花石了,它还有一个名字叫“状元石”。鼓腰型的插花石面纵横约20万平方米;若论奇,插花石巧夺天工,象一朵半开的莲花瓣那样抱在一起。插花石上杂染苔藓,又黄又绿,点缀红紫,五彩缤纷,在阳光下形同插花,是峄山的一大美景。
峄山石头众多,每一块都有它的故事和使命,无论光阴如何流转,它都静静地躺在那里,聆听峄山的心跳,触摸峄山的灵魂。
峄山除了皮相美、骨相美、最重要的是灵魂美。厚重的历史文化是峄山灵魂的一张最重要的名片。峄山已成了一本无声的史书,其形成和发展经历了数亿年的时间,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历代帝王和众多的文人墨客留在石头上的笔迹也具有珍贵的史料研究价值。峄山的四大书院、三百多处著名的摩崖石刻和碑碣对今天的旅游和研学具有重大意义。峄山已经成了一座文化名山,儒学圣山,道教名山,一座文化的宝库,中华文明的象征。
世事变迁,沧海桑田,峄山的灵魂之美会一直熠熠生辉,直到地老天荒。
- 上一篇:上一篇:「散文」贺文键 ‖ 济宁名吃:草鱼抹锅饼——刘家鲜鱼馆
- 下一篇:下一篇:「散文」牧鑫 ‖ 北方的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