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济宁文学 > >散文 >
济宁文学

「散文」孔祥炜 ‖ 后园水井

来源:本站    作者:孔祥炜    时间:2025-08-22      分享到:

绕过老堂屋,便是后园。后园是类似孔府后花园一样的大大的园子,只是这里并不栽花种草,不过每逢春夏季节,青菜、瓜果之类竞相生长,倒也满园青青,惹人喜爱。

后园南面稍偏西的地方有一棵高大的核桃树,树下有一眼用青石块垒砌而成的水井,那时,这里的大户人家几乎每家都有自己的水井。而那时的水井水很浅,好像三四米深的样子,大人们用钩担钩住水罐(洋铁桶是后话,那时很少见,更别提塑料桶了)放入井中就能够着水面。打水的人弓着腰,将手中的钩担左右摇摆,然后轻轻往下一送,随后迅速提起,就能把一罐满满的水从井口拎出。那水罐碰击水面,以及提起水罐时哗哗下落的水声,煞是好听。我能打水时也不过是八、九岁的光景。记得有一天早上,我费了很大的劲才将水罐从井中提出,但不慎将水罐在井台边碰碎了。大人们的数落让我觉得非常的委屈,但现在那种委屈渐渐淡化,只有那清脆的声响,逾发清晰地响在我的耳边。

后园里的菜地需要浇水的时候,水井的上方便架起形似玩具大马的辘轳,辘轳上吊一个比水罐大得多的被称作“壳篓”的铁壳东西。这种汲水浇地的器具现在已经见不到了。

水井的水极为清冽,喝到嘴里,带有一丝丝甘甜。夏日里劳作归来的人每每喝上一碗,清凉解渴,暑气顿消。我极爱喝井水,可能是水质好的缘故,并不会因为喝了生水而闹肚子。饮茶的只有祖父和那三两个白胡须老头,他们一有空便搬个小方凳坐在核桃树下,在水井旁边饮茶。说是饮茶,其实那时条件艰苦,有时并无茶叶,只是用园子里的桑树叶、青竹叶替而代之罢了。

饮茶时间自然少不了谈古道今,有时也难免要慷慨陈辞一番。话题往往是围着科举、祭孔大典以及之乎者也之类的故事而展开的,孔府家事一直为祖父所津津乐道。祖父曾在孔府内做过事,至于做什么事,他老人家谢世已近50年,无法探询,相传为“五品中书”,也不好考证了。最后一代衍圣公即孔子七十七代孙孔德成先生,早年曾手书王维诗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赠予祖父,这一对条幅书法作品,经历动乱年代奇迹般的流传下来,我们至今保存着,条幅的上首题有一行小字为“仲言宗长教正”,仲言是我祖父的字,称我的祖父为宗长,大约是因为我祖父辈份较长的缘故,条幅落款处钦有两枚方印,一枚为“衍圣公章”,另一枚为“孔德成印”。祖父书画皆擅,相传曾以孔融让梨的故事为题材作过一幅画,其立意构图颇为人称赞,只是我无缘目睹,甚为憾事了。祖父讲述故事时,我就乖顺地蹲在他的身旁,有时睁大眼睛好奇地望着他手中的线装书,仿佛望一眼很深很深的水井,而祖父正努力汲出水来浇灌我。

后来,我离开了这片生我养我的故土,离开了后园,离开了后园水井。再度回来,已是几十年后的事了,我家的后园,后园的水井已不复存在,甚至没有人能指出它的确切位置了。

但我梦中常常出现童年的后园,井水如泉柱一样喷涌,响声雷动,很美,很壮观……